“老年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涉老舆情频繁戳中社会痛点,引发社会激烈讨论。在老龄化和数字化叠加的今天,我们似乎忘记了等一等老年人。为了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的享受数字红利,苏州大学老有所E实践团应运而生,在7月10日—7月20 日展开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很荣幸的成为了实践团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进步,共同为这个社会,为老年人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顾这十天的实践之旅,不长不短但却有难忘的回忆和满满的收获,这都是我之前不曾有过的经历与体验。我们一起走进东韵社区、官浦社区和莲花新村,为老人们开展防诈骗宣讲和智能技术教育培训;走进各邻里中心和社区进行发放了120多份问卷,并对社区负责人进行访谈;走进火车站、地铁站等地实地调研交通适老化措施;对苏州市老龄协会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苏州市老年智能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对苏州市老龄办进行电话访谈掌握最新资讯……在实践中,老年数字鸿沟从一个抽象概念逐渐变得清晰。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在东韵社区宣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仲娜蓉 提供
在宣讲过程中考虑到老年人们大多为苏州当地人,宣讲均使用苏州方言,这很好的拉近了我们与老人之间的距离。老人们都亲切的与我们交谈着,气氛热烈而温馨。其中的一个奶奶激动的对我说:“我曾经就遇到过电信诈骗,他们都说要我汇钱去救我的孩子,我当时很慌,孩子的电话打不通我的老公也不在,后来我的孩子回来了,我也就一直没有理他,今天听了宣讲我忽然明白来原来这就是电信诈骗!好险啊!”看着她的笑容,我更加坚定了实践的信心,也明白了实践的意义。随后团队的朋友们还为老人们献上了精心策划,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欢快轻松的气氛瞬间感染了全场。老人们开心的笑着,用阵阵掌声表达着他们激动的心情和对我们的肯定。
在实践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问卷发放了。我从开始的害羞迷茫到逐渐可以熟练询问并迅速记录有用信息,小伙伴之间从互不了解到后来可以默契配合,完成各项工作……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过程中有被拒绝多次的沮丧,也有被夸赞的开心,有很健谈温暖的奶奶,也有直接拒绝冷漠旁观的爷爷。大家的身份也各不相同,有政府退休的干练奶奶,有干了十多年辅警的高冷爷爷,有至今仍睡在车库的爱笑爷爷,有至今还在务农的朴实奶奶;有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有从外地搬迁至此的老年人;有能运用智能手机炒股、导航、唱歌的爷爷奶奶,也有没有智能手机仍使用老年机的爷爷奶奶;有很愿意学习智能手机新功能的乐学派,也有不愿学习认为智能手机没有必要的保守派……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老年人的差异竟如此之大,弥合老年数字鸿沟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对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协会工作人员访谈的过程中又了解到苏州市老龄化困境较为突出,社区中也在积极进行老年人养老服务,开展各类社团丰富老年人生活。一位社区负责人说到:“为了降低老年人学习手机的困境,我们也会请专业人士来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教育,但最大的问题是老人主观意愿上愿不愿意学。” “希望有更多平台型的、无脑化的适老软件,让他们学习起来更方便。”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启发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对老龄协会人员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仲娜蓉 提供
当他们30岁时,他们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60岁时,我们帮他们拥抱这个时代。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结束了,但青春的脚步不会停下,让我们慢一点,去走进老年人的世界,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去了解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去听听他们的现实诉求,你会发现,原来老年人也可以如此可爱。在追求科技进步的今天,希望我们仍能注重人情社会的发展,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再快也不能忘了等等老年人。
(通讯员 问雪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