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烟台7月15日电(通讯员姜慧徐丛智李鑫)7月15日上午,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集结完毕,由队长邢玉倩清点好人数队员们穿好队服向烟台站出发,队员们统一乘坐高铁到桃村北站。
棒槌花边源自于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清光绪二十一年,烟台妇女开始学习用绕线管制作花边。由于绕线管在当地俗称棒槌,所以在中国便称为棒槌花边。二十世纪以来,棒槌花边在欧美各国已衰落,而在中国都有所发展,主要集中于山东烟台和潍坊地区。
队员们来到了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西半城村,棒槌花边非遗传承人王家卿老师的家里,一张简易的小木桌,几十上百个小棒槌,密密麻麻的大头针简单寻常的工具编织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花边作品,这正是这些陪伴了王家卿老师数十载手艺人生。王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花边的成品并向队员传授了花边的技艺。我们了解到王老师的花边技艺是从8岁的时候就喜欢棒槌花边,那个时候就只会织一个花瓣、打一个辫,因为勤学苦练,十几岁就是家里的创收能手,在十里八乡也是小有名气的,在之后的比赛中从七千多名选手中选出了80名参赛选手,王老师也是一举夺魁,赢得了比赛。
直到现在五十多岁的王老师织起花边来也是风度不减当年。当队员问道平日来学习的人多吗,老师自豪的说到:“北京,上海,贵州,四川都有她的学生。”2013年棒槌花边技艺被选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卿老师成为这一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师才意识到她掌握的这门技艺已经无法用价格来衡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向王家卿老师学习。
制作一个花边往往需要五个步骤,每一步都缺一不可,比如图案里面的花瓣,这个就很难,花瓣都知道是上窄中宽下窄,老师说并不是多了几针而是松紧,还有棒槌上的线,也是自己用纺线车一点点的绕在棒槌上,花边图案是老师长时间的合作伙伴设计,所以制作花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你耐着性子,静下心来,熟能生巧。
看着老师熟练的手法,听着棒槌之间碰撞发出的悦耳的声音,不由得觉得非遗文化的惊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棒槌花边这项比较耗费人工的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但在其一针一线间蕴含的细致情感,展现的精湛技艺却是机械加工无法比拟的。当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将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目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时,大多数人开始怀念那花边式的纯手工艺品。现在从事棒槌花边的王老师,除了农忙时制作花边已经成为老师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花边与她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使再忙再累她也会坚持下去,老师觉得这样技艺已经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她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