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建川,探寻红色文化
2021年7月1日至7月7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队伍——成群结队团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探寻红色文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手印碑林,他们的主人是曾经手握大刀、长矛、手榴弹捍卫家园、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重重叠叠的中国老兵的红手印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是民族力量的体现,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今天这些手掌仍充满着对中华民族明天的光明和希望,令人叹为观止!实践队员也不尽感叹,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在那个战火纷飞、没有良好的医疗保障的年代,这些革命英雄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用他们朴素的方式守住民族最后的底线。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抗战文物陈列馆,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发黄的书信、一张张请愿书、破旧的草鞋、斑驳的大刀,诉说着那个烽火年代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与民族坚韧不屈、迎难而上、坚持与日本帝国主义做斗争的精神。年纪很小的儿童就会去参军,对他们,完全没有童年可言,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事业作斗争,身穿与身材完全不相符的衣服,脸上的稚嫩还未褪去却已忧愁满面……
或许他们只是听大人讲的一些事情,并不具体了解在抗战的背后意味什么,他们只知道打赢了战才会有幸福的日子,不会吃不饱穿不暖,不会光着脚在冰天雪地中作战,可以在草坪上无忧无虑地嬉戏,迎接属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光明的一天。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5.12地震纪念馆,虽然队伍中大多数队员为四川人,但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房屋瞬间倒塌,山体滑坡,交通瘫痪,汶川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瞬间毁于一旦,致使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哀嚎遍地,救援队夜以继日地抢救,不敢有一丝一毫地懈怠。看到眼前落满灰尘的书包,或许那些小朋友还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就被不知名的重物砸中醒。碎石瓦砾,倒塌的房梁,仿佛遇难者的哀嚎在耳边回响。他们在永无止境的黑暗中等待救援,亦或是死神的降临,眼前一片漆黑,身体负重,寸步难行,举步维艰,饮食问题更是难如登天,面临死亡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回望一生,后悔没有好好陪伴家人?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亦或是怀念曾经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没好时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逝者远行,吾辈当自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辈的名字不是刻在大理石上,而是刻在人民的心上!正值建党100周年,新时代青年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百年梦想,团结一致,一心向党,一心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刻苦奋斗,珍惜现在曾经很多人都不曾享受的幸福生活,秉承先辈遗志,相应国家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新冠疫情,亦或现在的河南暴雨,我们应延续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精神,为在痛苦中挣扎的通报贡献自己的一份量!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探寻红色文化,聚集青春力量,实现百年梦想,这一路,你我同行。
文字:王婧 崔枢衡 图片:王婧 宋一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