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有天然珍珠和人工珍珠之分,关于人工养殖珍珠,我国宋代的庞元英所著《文昌杂录》就曾记载:“谢景温云: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经两秋即成真珠矣。”史料显示,我国古代就早已出现人工养殖珍珠的技术,此后,中国的劳动人民还掌握了人工养殖佛像珍珠的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因为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最终失传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就在人工育珠技术在中国失传时,上个世纪初这项技术却在日本兴起。据悉,1890年,日本一个叫御木本幸吉的青年,根据类似我国古代养殖佛像珍珠的方法,将圆珠状珠粒粘在马氏珠母贝的壳内,并在1893年成功养殖了五粒半珠状的珍珠,成为近代人工珍珠养殖业的开创者,被称为“珍珠之王”。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日本的珍珠养殖业迅速发展,到1928年已独霸世界珍珠市场。
面对此种境况,熊大仁一方面对于我国珍珠养殖业的落后深感痛惜,另一方面立志要让珍珠养殖业在中国复兴。因此,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着力研究人工珍珠,并积极收集有关资料。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熊大仁终止在日本的学业,同时携带了有关人工养殖珍珠的资料和一套珍珠插核手术的工具归国。
归国后的熊大仁随即投入到了珍珠养殖的实验和教学工作中,尽管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他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刻苦研究,不断探索。工作初期,熊大仁一直居住在珍珠养殖场的破草庐中,睡茅草铺,点油灯。生活这点苦不算什么,更难之处是能借鉴的研究资料微乎其微。
建国后,熊大仁先生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十分关怀我国珍珠事业的发展,曾指示一定要把南珍发展起来。至此,熊先生一边在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现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任教,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一边全心研究海水有核珍珠人工培育的方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熊大仁先生指导我国现代海水有核珍珠人工培育首获成功,为重振我国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我国人工珍珠养殖史的新篇章。据悉,当时常规的珍珠养殖周期比较长,从贝苗养成可供插核的母贝需2.5-3年,插核后养成珍珠又需2.5-3年,整个珍珠生产周期需要5-6年,这同时也成为了制约珍珠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原因。档案记载,1972年,熊大仁利用英国人发明的一种人造血浆粉处理贝母,将其养成周期缩短为1-1.5年,之后又进行缩短育珠期的试验,成功使育珠期缩短为1年,大大加快了珍珠生产。凭借这项成果,熊大仁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在赴京领奖回来之后,熊大仁还在湛江水产学院(现为广东海洋大学)组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珍珠研究室。
说起熊教授培养的弟子,不得不提到——“珍珠大王”谢绍河。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大学毕业后成功在本校(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研究室工作,也正是在这时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熊大仁教授。此时我国的海水有核珍珠培育已卓有成效,正当年逾古稀的熊大仁教授带领谢绍河一直潜心研究准备攻关淡水有核珍珠时,熊先生却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临终,熊教授拉着弟子谢绍河的手说:“淡水有核珍珠的研究要继续,我们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是具有聪明才智的,是能够创出外国人不能创造的东西……”为完成导师生前的遗嘱,谢绍河在熊老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反复试验,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贷款承包珍珠养殖池,终于在恩师去世六年后,淡水有核珍珠获得成功。
熊大仁从事珍珠养殖研究20多年,有两个系念终生的愿望:一是要赶超日本,把中国变成“珍珠王国”。二是给国家多产珠,多出口创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时至今日,中国的珍珠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熊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把中国变成真正的“珍珠王国”,也才有了我们现在能做的“珍珠强国梦”。
熊大仁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珍珠之父”,为了纪念熊大仁生前的卓越贡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辟有专栏,系统地介绍他生前教学和科研事迹;湛江市赤坎区还铸有熊大仁的铜像,而在汕头市澄海养殖场内亦竖立着熊大仁的巨幅相片。他为中国珍珠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个珍珠人,每一个爱珍珠的人,都应该铭记他的伟绩,也唯有带着先辈的意志前行,我们才能助力实现“珍珠强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3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