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过青岛党史纪念馆后,实践队员对青岛党史有了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每位成员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文物。
经过统一讨论,实践队员确定了各自主讲的内容,由实践队员郝旸负责讲解以邓恩铭家信为代表的党组织大革命时期(1923.8—1927.7)的历史;实践队员亓玺负责讲解以老舍在青岛完成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代表的青岛左翼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实践队员石晶负责讲解大泽山区民兵发明的石雷为代表抗战时期;实践队员包杰讲解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队员樊健茹作为领学人准备开头和结尾,并将中间内容连接过渡起来;实践队员冯云负责研究确定拍摄的分镜和整体思路。
在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任务之后,大家便进入紧张的准备环节,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影片,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整合,再和领学人樊健茹以及摄影师冯云商量确定自己部分的最终讲稿内容。
在整理相关部分的资料时,实践队员石晶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岛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1938年,日军侵入平度,进逼大泽山,妄图控制整个胶东。1938年9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进驻掖、平边区,开辟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日军为了“蚕食”根据地,在大泽山周围先后设立了20多个据点,经常进山“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为了保卫大泽山根据地,由高家、韭园、南台、北台、所里头5村组成高家民兵联防抗击敌人,开展反“扫荡”。枪支短缺、地雷不足,他们就自力更生,在大泽山梧桐涧山洞设修械所,在大疃村设兵工厂,自制炸药造地雷,大大发挥了地雷战的威力,使敌人望而丧胆。抗日时期中国人民的大无畏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员们。
在经过实践队员的充分准备之后,实践队员对微电影的拍摄充满信心,这也为后期实践团队进行红色教育宣传做铺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63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