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史·寻迹·传承·力行”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实践中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做到寻迹以学史,力行以传承,7月25日—7月27日,化工学院8名师生组建“学史·寻迹·传承·力行”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一、重访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旧址,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
7月25日上午,团队一行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共同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集中学习延安精神。馆内展出的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让师生对延安的历史更加了解,对延安精神的领悟更加深刻。实践队员徐玮骏说道:“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对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提出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次会议的召开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实践队员王旭旭看到延安时期科学研究部分的介绍后表示:“延安时期马兰草造纸工艺帮助党中央解决纸张的需求,无论在何时,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将所学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队员姚悦在参观延安精神展厅后表示:“在展厅中看到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中国精神组成了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这些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永续发扬。”
7月25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实地参观学习。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1937年8月—1947年4月的所在地。艰苦的环境令实践队员们印象深刻,但正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指挥部署了敌后根据地军民的八年抗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小礼堂是中共七大的召开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同心同德”的标语同样深入人心。在枣园革命旧址,一条灌溉了千亩良田的幸福渠蜿蜒盘旋在枣庄内,这是当年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及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共同修建的水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再访习近平总书记知青下乡地,感悟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6日,实践团队一行来到梁家河村,共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故事。进入梁家河村,一口水井引起了实践团队的注意,几十年前,梁家河村连吃水都是问题,1973年,习近平带领村民奋战半个月,打了村里的第一口吃水井,这口井仍是村里的饮用水源。除了水井,习近平还带头带领村民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打淤泥坝,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梁家河村史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光辉足迹。实践队员张加亮在参观后说道:“总书记在梁家河期间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看到当年的艰苦环境,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磨砺意志品质、勇于砥砺奋斗,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重回梁家河村后说道: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梁家河村的现状也正是中国成千上万村镇的缩影,这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加强总结交流,确保实践学习出实效
实践团队注重实践学习的实效性,在行程前明确分工任务,组织团队成员收集整理延安精神相关材料,在行前会上进行专题辅导;在实践期间每晚进行总结交流,实践队员吴雨轩和张加亮分别在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录制微团课视频,制作完成后面向学院各团支部进行学习宣传;实践全部结束后,指导教师张萌和杨娟与学生们一同进行实践总结,以延安精神关键词为切入进行研讨交流,同学们针对三天参观的所思所想进行总结,切实将实践学习做实、做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实践队员将牢记此次学习的收获感悟,不断在学习中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9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