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北京被称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所在,魅力所在。北京即是古都又是首都,旧城区的传统与现代的城市形态相互交错,为深入探寻北京的城市规划及布局,7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豫”上“京津冀”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抵达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进行参观调研。
城市形态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空间、建筑、人文形态与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对城市形态的补充与提升,必然会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与对真、善、美的向往。基于此,有必要对北京的城市形态进行审视、分析、研究。
【新旧交替中寻找平衡】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有了更整体性的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应该立足历史,规划现代城市建设,从全国文化中心的高度,对北京的城市形态进行审视,妥善解决历史与现实差距,从城市美学的角度打造良好的城市形态。
【历史与现实中寻找突破】在参观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也了解到北京市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
其一 , 旧城区内传统的与现代的城市形态相互交错,部分地区风貌怪异乃至审丑。主要的表现包括:故宫与周边高新建筑不协调;什刹海与南锣鼓巷一带酒吧蔓延,破坏了原本优美安谧的居住环境与历史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新旧景观相互交错;旧城区内主要道路( 长安街、两广路、平安大道、东单、西单、中轴线)景观亟待提升;原崇文区与宣武区留有大片拆迁的胡同,长期荒芜等。
其二,东、西、北部文化带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西部“三山五园“ 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北部长城文化带的山村与服务设施急需关注;东部运河文化带忽略了历史遗存支点。
其三,城市形态与自然环境严重脱离,主要表现是,山川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城市形态中的景观走廊受到阻碍。
其四 ,城市畸形外溢,主要问题是,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北京郊区建造了大量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破坏了原本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毗邻北京的周边县市建设了大量的居民小区,以解决北京急剧增长的外来人来居住 ,但严重破坏了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
北京市的规划仍有许多仍待完善的地方,利用和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要更好地协调历史与现实,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去保护这份历史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6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