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一个位于沭阳东乡的小集镇,在1941年的春天,用一支又一支的土钢枪,铸就了一段流传至今的革命故事——“马厂造”。2021年7月中下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沭水红波小队”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度探寻其中的红色历史,近距离感受“马厂造”的红色基因。
团队本次实地走访受到了马厂镇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小队成员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依次参观了马厂柴油机厂旧址、 “马厂造”旧址、马厂大街心牌楼、马厂造纪念馆。在参观的最后,成员们也参与了“马厂造”专题座谈会,对“马厂造”革命故事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马厂镇贯穿着一条狭小的街巷,铺满历史气息的小镇唯有一块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南街——“马厂造”遗址。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小队成员来到了曹氏铁匠铺的门口。抗战前,马厂居民多以打铁为生,抗战后,才逐渐发展成造枪。而后几乎家家户户都造枪,曹氏铁匠铺就是其中之一,始终坚持生产,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这也是目前马厂镇唯一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
(图为小南街马厂造遗址 祝维维摄)
当地政府为挖掘红色基因、更好地保存革命遗迹,在建党百年之际,筹备修建了马厂造纪念馆,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来到纪念馆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馆内陈列着的马厂人民打铁斗恶霸、造枪援革命、奋斗新时代的百年辉煌历史。在走到一面书稿墙前时,讲解员说到:“这份历史资料,是根据马厂造枪铁工会指导员姜剑英同志口述整理,手稿共1万多字! ‘造枪为抗日,造枪为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也是从她的到来开始在当地传播的。”
听到这,小队成员汪明月不禁提问:“难道‘马厂造’的内涵就是造枪吗?”当地文化站站长许涛解释道:“除此之外,它也包含了马厂人民分秒必争,不断研究新型枪型的刻苦精神;是面对敌人轰炸威胁时的从容不迫;更代表了中国革命生生不息的红色火焰;而现如今它也不断丰富成为强实干、能吃苦、肯钻研、高质量的新时代发展精神。”许主任的耐心讲解,让小队成员们对马厂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小队成员也了解到,为了加强管理、杜绝枪支流入伪区,在马厂当地诞生了根据地历史上唯一一部枪支管理法《淮海区土造枪管理办法》,在抗日战争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图为同学们在马厂造纪念馆前合影 许涛摄)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纪念馆 许涛摄)
探访的最后,团队成员来到马厂镇人民政府参与专题座谈会,在专家的带领下更深一层次的理解马厂造的始末。从成立铁工会起到1945年,马厂一带的铁工,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一开始的做土炮,成立铁工会,到后来的规模不断壮大,不断研究新的枪型,为当时的革命提供了充足的枪支,打响了战争胜利的号角。沭阳县历史文化研究所会员刘同富主任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段历史,给团队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课,他还告诉同学们:“我在研究的过程中被马厂人民的革命精神在时间洗礼后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所吸引,也让我感受到研究这段历史的责任之大,同时我也希望青年同学们多学习红色故事,坚持跟党走。”团队成员也就“马厂造”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平时党史学习中的困惑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到了刘主任的悉心解答,座谈会气氛热烈。
(图为刘同富主任讲述马厂造故事 许涛摄)
团队成员蒋逸涵参访过后颇有感触,他表示:“作为沭阳人,此次实地探访让我了解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看到了马厂人民乃至沭阳人民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我辈青年也应始终铭记革命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以青年之名、担时代之责。”
时光荏苒,如今,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红色的种子一直在这里生根发芽。新一代青年也必将循着先辈的足迹,走出新时代的“红色”道路。
通讯员:祝维维 韩格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