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建筑多少抵不过岁月的洗刷,历经百世的传统要想得到继承,离不开每一位传承人的匠心守护。7月18日下午13时,“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赖博宁、李嘉茵、郭敏琳三位队员来到了江门下湾区进行走访调查,深入探寻当地“灰雕”传承人的守护之路以及传承之道。
在走访村子多户人家后,几经辗转,三位队员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上了灰雕传承人谢建福,并在他的描述说明下前往谢氏宗祠与北帝庙进行采访,谢建福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和灰雕的故事。从上世纪到现在,灰雕曾引起过政府与大众的关注,年轻时修建灰雕相对困难,同时开平申请过传承而未被批准。灰雕作为建筑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一定绘画头脑、立体思维、设计思想的人进行构造,技艺非同一般、并非简单。开平与省内其他地区的灰雕同属于岭南派,这些元素多承载了人们最原始的愿想,如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百年好合、福禄寿星等等,寄托锦绣前程的祝福,保留生活最初的味道。
时过境迁,没有人能阻止时代的前进迈步。年轻人的快节奏、政府的忽视,加之时代风格的变化,灰雕已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仅仅成为了人们固有认知里的一个“传统东西”。谢建福希望通过向外传授灰雕技艺、创新灰雕展示主题形式等等来加强对灰雕的保护,让灰雕不应只成为一个元素符号、单纯古老的东西。听了这些内容后,队员们也陷入了沉思。
很快,傍晚日落西山,采访将近尾声。我们由衷感谢传承人的说明与指引。希望“同心燃梦”实践队也能借本次实践所获,在传统的继承上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思考,在守护的行动上有更加积极的响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48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