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7月15日,河南理工大学“聚‘焦’黄河生态文化,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武陟东营村。探访前,我对于东营村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其地理位置属于黄河泄洪区和黄河滩区等要地的阶段,然而正是这片泄洪区,演绎出了一部人河抗战史,谱写了伟大的抗洪泄洪精神,让这座平凡的村落不再平凡。我对东营村了解及精神感悟也在也在此次实践探访中得以升华。
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东营村,沿途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村庄附近没有工厂,而且农作物、果蔬种植面积巨大。这让我感觉村庄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发达,不禁激发了我探索村庄的好奇心。但逐渐深入村庄后,我打消了之前的想法,村庄整体建筑高档大气、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村中副业门店较为普遍,经济发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落后。由于村庄属于黄河滩区,我们开始实地进行采访考察,进一步了解黄河生态状况及黄河治理对村庄的影响。
在村委荆书记口中得知,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村内及附近没有工厂,村内依旧以传统农耕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我不禁感叹,仅靠农业种植就能维持村庄经济发展,真是不可思议。这样我想起老家附近黄河滩区的果树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滩区村庄的经济发展,东营村发展模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热心村委侯支书,热心村民徐先生以及妇女主任的带领下,队伍深入汇黄支流“沁河”实地调查。途中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惹人注目,一眼望去,除了远处的高山以及湛蓝的天空,剩下的全是这抹绿色。其中田间大多为玉米、花生、大豆,并且生长极为繁茂。为什么该地区农业可以这么发达呢?在进一步学习和思索后我得出了其中的原因:一为该地位于黄河滩区,土地为沙地,适合大量种植农作物,并且经过黄河水的不断深入,土地肥力增强,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土地面积量大,由于松软的土质和未知的汛期,导致此地更适合用来务农。滩区被誉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点保护区果然名副其实,印证了“靠水吃水”的说法。
再穿过一大片雁麦后,我们来到了沁河边。长长的麦穗让人有种到访旅游胜地的感觉,我们不禁在想,如果此地发展旅游经济,村民合资办民宿,将旅游经济收入投入到黄河治理、农村改造上,岂不是种良性循环。据介绍,村内还通过无人机拍摄进行实时监控水量,做好防范作用,我不禁感叹村民的智慧所在。
据团队进一步了解,东营村是82年泄洪的见证者,参与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别无选择只能泄洪的时候,至少现在可以选择让洪水去往哪里”,一声令下,村庄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无数村民前往泄洪一线,其中侯支书赴前线泄洪,为缓解洪水压力发光发热。“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片地区的平静,是无数普通百姓挺身而出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现如今,地区农业繁茂,百姓安居乐业,报国家批准,为更好保护村庄安全,东营村计划即将搬迁。我想,这也许是村庄最好的回报了吧。
此次东营村探访让我受益良多,小小的村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讲好抗洪泄洪故事,感知全力战“汛”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我辈必将发扬伟大抗洪泄洪精神,追寻前辈足迹,不断自我超越,为治黄做出自我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