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大渚村老党员:他们是圆梦村的奠基人
2021年7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厚德自强,医暖红夷”自强实践队前往福建武夷山兴田镇大渚村,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路,怀揣感恩之心,了解老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
首先采访的是肖兴旺老同志,据采访得知,肖老是1980年入党的,已有41年的党龄了,肖老说,他们那个年代,大渚村非常落后,交通极度不便,政府规划了林业,他们砍的木材要通过河流漂到下游拿去卖,所以他们号召村民们一起集资修路建桥,开路花了20万,建桥花了18万,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他们拿着锄头,箩筐,扁担,纯手工开路。肖老说:“哪一类干部,在哪个时代,就做哪一代的事,不能停在那里。”是的,中国不断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近年来,在党的政策下,老党员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大渚村发展的措施,如电线、地线、网络线三线下地;排污建设;庭院建设,把原来的土砌房、毛坯房拆掉,统一规划建设整齐的庭院;产业创新,在农科院基底不断试验适合大渚村种植的新品种,建设蔬菜基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植了200多亩百果香梨,新品种马铃薯和南瓜,娃娃菜,花菜,林下中草药三叶青等。当问到肖老的入党原因时,他立马就说:“入党是要成为更有用的人,为村民们服务。”
然后是虞惠兴老同志,他是1970年11月5日入党的,已经有50年的党龄了,虞老书记还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跟我们说村干部一定要知道村里的基本情况,他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书记的那年,村里有1430个人,3015亩田。虞惠兴老同志也提到了肖老说的推动大渚村发展的措施,还特别讲述了开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当时到处都是农田,只有泥泞的乡间小路,要开路就要将农田改造,他们白天插旗示意说着亩田要拿去改造,晚上就会被村民拔掉,反反复复,不断地挨家挨户去做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田里泥土很深,就要到山里砍木,稳固地基;当时的工具都很落后,只有锄头这些,也是很大的阻碍。虞惠兴老同志说:“要想富,先开路”,所以即使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们最终还是成功把路开好了。现在路是建好了,但是不够宽,大车进不来,蔬果卖不出去,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下,政府批下来了,预计2025年就开通到邻县的路,正式通车,到时候村里也会更热闹了,买卖也更加方便了。他非常感谢原福建省副省长李川能够将大渚村作为圆梦村的试点村,他认为这是对大渚村的认可和期望,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以及在这么多优秀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渚村才能成功脱贫。他的入党原因也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村民办事。他说:“即使现在退休了,也要积极发挥余热。”他还会经常去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然后和现任书记沟通,共同促进大渚村的发展。虞惠兴老同志在对我们的寄语中反复强调了一定要保持高素质,一定要廉洁。他说:“大家认为你好才是真的好,而不是你自己认为的好”。他对青年一代有着很高的期望。
接下来采访的是虞林有老同志,他也是1970年入党,虞林有老同志在当书记时正在严格实施计划生育,他说这个工作是真的不好做,要把人拉去结扎的,非常容易起争执。他也讲述到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以及开路的艰苦环境,当时的路要是有急事,生病都要抬着去,没有2小时半天的到不了镇里,要开路,环境也很艰苦,没有米饭吃,只能喝点米汤,大人吃不饱,还要下水修路建桥,水很冻人,情况更困难了。虞有林老同志还多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村里一定要个学校,小学校就好,不要大学校,像幼儿园,一二年级,五六年级的。”虞惠兴老同志说:“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人很好,很本分。”
三位老党员同志皆提到了入党初衷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村民办事。要想促进大渚村的发展,必须要修路建桥,才能走出去,引进来,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而且当时大渚村的条件艰难,修路建桥遇到了重重阻碍,但他们始终坚定心中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了下来,为大渚村的脱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践队队员杨秀文表示,他们是圆梦村的奠基人,是大渚村发展的基石,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去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肖兴旺老党员同志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虞惠兴老党员同志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虞林有党员同志
图为实践队在倾听老党员同志的叙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9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