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观剑承传统,千锤百炼运匠心|浙师大“童心夏梦”实践队员与萌娃们走进龙泉宝剑厂,共同体验非遗文化
古脉相传,古艺今颂;大国底蕴千年沉淀,美育素质生根发芽。依托丽水龙泉大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宣传基地,结合当地暑期“春泥计划”益教公益夏令营活动的开展,7月9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童心夏梦”实践队带领小朋友们走进龙泉宝剑厂,感受中华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清早,许多小朋友按捺不住即将参观宝剑厂的激动心情,早早便来到了教室等待。上午九点,教学组和活动组的队员们开始点名各自结对的学生,尽职尽责地维持纪律。全员到齐后,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龙泉宝剑厂进发。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剑的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相传二千六百多年前,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铸就龙泉宝剑;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缥缈深邃似有巨龙磐卧。丽水的龙泉宝剑厂创建于1956年,其所铸的宝剑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如今,龙泉剑的美名已远扬世界各地,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瑰宝。参观龙泉宝剑厂能够使孩子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让美育素质在心中生根发芽。
“宝剑锋从磨砺出”
“叮,叮,当,当……”刚走进龙泉宝剑厂的大门,队员和小朋友们就听到了工坊里传来的铸剑的声音。如同旧时的铿锵剑声在今日的辽远回响,它诉说着亘古的缠绵;历经沧海桑田,它凝结为璀璨的非遗文化,于茫茫长史中又敲击出了簇新的火光。
古诗有云:“十年磨一剑”。师傅介绍说,为了提高平整度、锋利度和表面光泽,在千锤百炼之后,一把剑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研磨等工序。在观看磨剑过程的同时,“精工细作,造物极致”的工匠精神也逐渐浸润了同学们的心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宝剑文化在激励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士气,弘扬社会正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跟随导游的脚步,队员和小朋友们来到了供奉铸剑祖师欧冶子的祠堂参观。
行至堂前,一副纪念欧冶子的对联映入眼帘:“欧冶杳然乘鹤去,长留剑气五洲歌”。大家在此地稍作休息,修习剑法的师傅为同学们表演起了舞剑。在队员们的组织下,小朋友们静静感受着家乡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活动最后,同学们来到展示厅的大堂内,观赏各型各类造型精美、寒光夺目的宝剑。“这是龙泉宝剑社成立初期曾赠送给毛主席的三尺龙泉剑”“这是为纪念共和国成立68周年而锻造的‘天下第一剑’”……几十年来,龙泉宝剑厂孕育出了多位铸剑艺术家,锻造出了无数把名扬四海的宝剑。此次的参观活动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感与自豪感。
井然有序指挥稳,厚积薄发待亮剑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教育学院“童心夏梦”实践队的队员们一路有条不紊地带领着小朋友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莘莘学子,在未来不仅是辛勤劳作的园丁,也是为国铸剑的工匠。无论是暑期社会实践还是在校的课堂学习,都是不断打磨教学技能、潜心砺剑的过程。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同学们筑梦浙师,共同期待利器出鞘的一刻!
文/谈方怡
图/张雨倩、应佳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89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