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
大家是否还记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呢?相信有不少同学对这首诗里面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一句印象非常深刻吧?杜甫住的房子被八月深秋的狂风卷走了好几层茅草,后来卷走的茅草还被顽童抱着跑到竹林里去了,让年老的诗圣又气又急,但是最后也还是无能为力。现在我们住的房子要么是楼房、要么是平房,很难见到草房子,也很难见到古代平民住的其他类型的普通房子。但是,大家从杜甫的这首诗中能知道一点,就是古代老百姓住的草房子的房顶是用好几层茅草铺的,也能从历史古迹中寻找到古代房子的大概模样。研究古代一些建筑的模样和类型可是一门大学问,这篇文章主要是为读者们介绍和建筑有关的一些汉字,使大家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入。
“向” 表示方向。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向”最初的的意思吧?可以猜猜看。上面的那个小部分其实是“宀”的变形,下面的“口”是窗户形状,表示屋子上朝北开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牖,指的就是窗户。古人的房子比较简陋,门多是柴竹编的,窗户是朝北开的,到了冬天需要涂泥塞门塞窗,堵住缝隙,以御寒风,这就是《诗经》中说的“塞向墐户”。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古时候,窗户会开在屋子的后墙上,一打开窗子,基本上看到的是北面的风景。因此,“向”有方向、方位的意思。那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引申出来向往的含义。“志向”表示意志向往的地方。田铺方言还保留有“向”的一个古义“偏向。偏爱”,表示偏爱某人就说“向得他”。
“亭”指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字的上半,是“高”字的省略,下半“丁”是声旁。“高”字像楼台重叠高耸,表示由下至上距离大,离地面远所以有“高”的“亭”跟高处意义有关。后亭类顶端之形演变成“亠”。如“京”字也有高大义,字形描画的是高台之上的高房子。这种房子多的地方就叫“京”,即国都。 “亭”后来是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十里一亭,置亭长。刘邦就当过亭长。亭也是守望敌情的处所。这样的亭子肯定要建在高处,如今的“岗亭”“警亭”大概源于此。亭子后来走入风景名胜,变为观赏、休息的场所,是传统建筑艺术中的魁宝,同时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幕幕才子佳人相会、文人墨客离别的场景在此上演。
相信读者们看了本文这两个字的介绍,对它们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后期,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还会继续介绍有关建筑的汉字,让大家对古代建筑有更加丰富的了解。
(供稿人吴诗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