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
举杯高歌,感叹人生这般能有几何?求贤若渴,唯有杜康以解千愁;一壶浊酒,远眺燕去归乡无计,长烟落日,寒夜难寐孤城紧闭;金樽对月,酒溢情满豪气四射,天生我材,千金散尽自可复来……或寄托豪情壮志、或发泄心中感慨、又或者庆祝友人欢聚一堂,一樽美酒下肚,万千思绪尽在不言之中。
“酒”从古至今常与文人墨客作伴,也是宴席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汉字“酋”就是从饮酒所用的酒杯发展而来的。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中的“酋”字,其字形与酒尊外形十分相似。酒尊即为古代的盛酒器,因此凡是酒以及类似的酿造物多用“酋”作为形符。图片上的大酒坛和“酋”的外形就十分地相似,酒水从大酒坛中盛出,所以甲骨文中的“酒”字就是象征酒水的“氵”和象征酒尊的“酋”的组合。在历史上有许多与“酒”相关的典故,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斗酒百篇,傲骨铮铮潇洒不羁酒中仙;陶渊明诗酒一生诗二十,重阳采菊远远望见白衣送酒,尽醉而归;阮籍深陷政治争夺的漩涡之中,以酒浇郁,纵酒扬情,消除心中的垒块。此外,尊敬的“尊“也与”酋“有关。甲骨文中的“尊”就像双手捧着一樽酒敬奉宾客或亲友,指一种盛酒的礼器,后来也做“樽”表示。后因敬酒的酒杯引申出尊敬的含义,即“尊敬”“敬重”。而在祭祀先人或神灵时,会在祭台上摆上酒坛置酒进行祭奠,祭台后逐渐演变成了“大”字,这就是“奠”字的由来。如王安石和杜牧的《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两句分别都提及到了清明酒祭的习俗。
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汉字,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汉字在人类遗址中逐渐显现出它曾经发展的一个个足迹。古汉字凝聚了先辈的智慧,以一种形象的表现方式形成了文字体系。“像是把代表的事物画出来一样”这是许多人初次了解汉字的时候发出的感叹,象形文字直接地把眼中看到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等描绘了出来。汉字所独有的结构美和形象美也从此根植在民族的血脉里,并在此后的演变发展中愈发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
一坛酒,一满樽,诗人提笔书写下一个个方块汉字,形成一行行文明史记,承载着岁月驶过千秋,造就一篇篇中华神话。
(供稿人:王卓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