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青春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炮制”与“禹州刺绣”
7月8日,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传承非遗,青春助力”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禹州市,展开了关于禹州顺店刺绣和中药炮制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调研活动。由于情况特殊,此次调研只有部分实践队员前往实地考察,剩余实践队员通过线上的方式,结合资料实时了解相关内容,并将问题反馈给当地队员,最后由当地实践队员整合问题进行发问。
禹州顺店刺绣历史悠久,史载千源,始于宋代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明清时发展成熟,出现一街绣架搭彩缎的盛景,顺店也被誉为“中原刺绣之乡”。顺店刺绣针法繁多,种类各异,山水,人物,花鸟,龙凤,无所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禹州刺绣学习借鉴了蜀绣和苏绣的手法特点,逐渐形成了构图秀丽,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继而名扬四海。实践队前往拜访了顺店刺绣传承人康传珍,她向我们介绍,顺店刺绣不但花样各式,视觉效果也有平面和立体之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顺店刺绣也从个人生产,逐渐向成品加工过渡。传承人们将根据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刺绣成品,将中华民族悠久古朴的刺绣文化传扬。
除了声名远扬的顺店刺绣,禹州还素有“药都”的美誉。流传千年之久的中药加工炮制技术,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实际应用上的重要体现。实践队来到了中药炮制基地,拜访了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朱改莲女士。朱女士向实践队介绍,禹州是中药材的集散地,有二十多个行帮组织和大量的药庄药行,极其有力地带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技术的发展。禹州药材加工荟萃了历代的技艺,做工精细,药效上佳,业内有“药不过禹不看”的说法。朱女士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中药的切片,并让队员们亲身进行体验。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想要达到完整、均匀、色鲜、不卷曲、不变形的标准,难度还是非常高,必须有长期的练习才能形成这种习惯手法。在采访过程中,朱女士提到部分实际操作、口眼相传的传统炮制技术濒临失传,中药炮制的传承日益艰难。或许现代的技术融合创新会对其起到一定的帮助,但这一切还需要传承人和志愿者们不断摸索探寻。
彭雯玥
2021.7.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