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传承香包非遗文化探寻非遗脉搏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 作者:王诗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2021年1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进行了探寻江苏徐州香包文化的活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早在2008年,徐州香包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在古代,端午节佩戴香包是风俗习惯,香包也可作为情侣间定情的信物或是姑娘的陪嫁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覆斗账,四角垂香囊”的记载。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时徐州香包制作工艺已经出现,到了清末,赫赫有名的老中医曹玉九创立了徐州曹氏香包。徐州香包外形敦实淳朴、色彩对比明显。其中,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香包更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具有预防疾病、驱除蚊虫、提神醒脑、安神助眠等功效。徐州香包的传承也是主要通过一代代人的口头传授,具有家族传承的特点,比较著名的有王秀英、井秋红、王振霞、朱桂花等人。其中,王振霞擅长布艺,她的作品多为布娃娃、布老虎等小动物,当然也包括香包、荷包之类的作品,在徐州被称为“彭城一绝”。朱桂花所制的朱氏香包与井秋红所代表的曹氏香包品类都比较多,而曹氏香包又是最具传统艺术价值,医用价值,也是最有特色的。2014年青奥会时,徐州香包作品引来彭丽媛和多国领导夫人的赞叹。2017年,习总书记在徐州调研,他来到位于潘安湖边上的贾汪区马庄村,花30元购买了王秀英老人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王秀英传承香包非遗文化的信心更加坚定:“虽然我今年已经80岁了,我还得要干,要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2018年,在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节目中,来自徐州的绣娘们用双手绣出了徐州香包独有的特色。

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在充分的实践准备和考察后,在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徐州香包的资料,并向周围人科普有关徐州香包的知识,让非遗文化在更多人的心中留下色彩。同时,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参观了身怀制作香包“绝技”的老人制作香包的全过程,并亲手制作。做包面、做包、加结,队员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的魅力。他们也参观了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墨上集民俗文化园曹氏香包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时队员们了解到徐州曹氏香包博物馆由香包非遗传承人井秋红创立,她将徐州香包与旅游业相结合,开设了销售、科普、教学于一体的经营方式,在传播非遗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井秋红开设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制作一个看似简单的香包背后藏着多少的心思和不易。一个香包的制作长达两个多小时,每次做包,井秋红都会关闭手机,心无旁骛,认真对待。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们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非遗文化需要大家共同的的尊敬、体会和传承。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徐州香包的非遗之美。决心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将徐州香包这一非遗传统文化技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提升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思考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香包这一非遗文化的脉搏在不断的学习与传承中,定会越发强劲有力!

(各式各样的徐州香包)

(习总书记对王秀英老人香包技艺的称赞)

(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参观曹氏香包博物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探索地摊经济 品悟百味烟火
我非常荣幸能成为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的一员,参与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新冠疫情暴发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各地防控不断升级,大部分企业均出现延…
打磨工匠精神,传承黑陶文化
2021年1月17日下午,我随齐承陶韵实践团几名队友一起来到两城黑陶厂,切身了解黑陶制作,体会黑陶文化。实地的访问让我对黑陶的认知由表面到深入,“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罄”是对黑陶的真实写照,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深入了解天津麻花
2021年1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开展“探寻非遗脉搏——天津麻花”实践活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千百年来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
开展寒假调研 了解地摊经济
今年的冬天寒风凛冽,今年的冬天我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2021年1月,我有幸加入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我们小分队通过线上会议确定了实践地点,调查问卷内容,同时线下针对后疫情时代个体商户、地…
大学生开展寒假调研 了解地摊经济
为了走近地摊文化,调研疫情后国内地摊经济的现状,了解分析其运营方式、存在困境和影响力,思考其未来走向,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在田春兰老师的指导下,采取线上线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传承香包文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2021年1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进行了探寻江苏徐州香…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伟人精神
为了进一步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开阔视野,加深对国史党史的认识和了解,近日,永信班实践队集体参观了线上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一代领袖,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正确防护迎新春,“疫”“歧”过年保平安】
【正确防护迎新春,“疫”“歧”过年保平安】——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疫”年忆乡调研队为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对老百姓的过年方式影响情况、政府防疫政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疫”年忆乡…
探秘两城黑陶 传承非遗文化
两城黑陶,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色如墨、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之所以是非遗文化,不仅是独特的外形样貌,更在于一种匠心情怀。泥土为舟,…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2月2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信班寒假实践队队员来到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广场的红色宣讲站参观学习。退休干部义务宣讲红色文化20年,服务百万听众。太康县红色宣讲站的宣讲员是太康县国土资源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