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传承香包非遗文化探寻非遗脉搏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 作者:王诗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2021年1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进行了探寻江苏徐州香包文化的活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早在2008年,徐州香包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在古代,端午节佩戴香包是风俗习惯,香包也可作为情侣间定情的信物或是姑娘的陪嫁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覆斗账,四角垂香囊”的记载。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时徐州香包制作工艺已经出现,到了清末,赫赫有名的老中医曹玉九创立了徐州曹氏香包。徐州香包外形敦实淳朴、色彩对比明显。其中,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香包更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具有预防疾病、驱除蚊虫、提神醒脑、安神助眠等功效。徐州香包的传承也是主要通过一代代人的口头传授,具有家族传承的特点,比较著名的有王秀英、井秋红、王振霞、朱桂花等人。其中,王振霞擅长布艺,她的作品多为布娃娃、布老虎等小动物,当然也包括香包、荷包之类的作品,在徐州被称为“彭城一绝”。朱桂花所制的朱氏香包与井秋红所代表的曹氏香包品类都比较多,而曹氏香包又是最具传统艺术价值,医用价值,也是最有特色的。2014年青奥会时,徐州香包作品引来彭丽媛和多国领导夫人的赞叹。2017年,习总书记在徐州调研,他来到位于潘安湖边上的贾汪区马庄村,花30元购买了王秀英老人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王秀英传承香包非遗文化的信心更加坚定:“虽然我今年已经80岁了,我还得要干,要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2018年,在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节目中,来自徐州的绣娘们用双手绣出了徐州香包独有的特色。

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在充分的实践准备和考察后,在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徐州香包的资料,并向周围人科普有关徐州香包的知识,让非遗文化在更多人的心中留下色彩。同时,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参观了身怀制作香包“绝技”的老人制作香包的全过程,并亲手制作。做包面、做包、加结,队员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的魅力。他们也参观了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墨上集民俗文化园曹氏香包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时队员们了解到徐州曹氏香包博物馆由香包非遗传承人井秋红创立,她将徐州香包与旅游业相结合,开设了销售、科普、教学于一体的经营方式,在传播非遗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井秋红开设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制作一个看似简单的香包背后藏着多少的心思和不易。一个香包的制作长达两个多小时,每次做包,井秋红都会关闭手机,心无旁骛,认真对待。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们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非遗文化需要大家共同的的尊敬、体会和传承。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徐州香包的非遗之美。决心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将徐州香包这一非遗传统文化技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提升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思考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香包这一非遗文化的脉搏在不断的学习与传承中,定会越发强劲有力!

(各式各样的徐州香包)

(习总书记对王秀英老人香包技艺的称赞)

(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参观曹氏香包博物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探索地摊经济 品悟百味烟火
我非常荣幸能成为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的一员,参与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新冠疫情暴发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各地防控不断升级,大部分企业均出现延…
打磨工匠精神,传承黑陶文化
2021年1月17日下午,我随齐承陶韵实践团几名队友一起来到两城黑陶厂,切身了解黑陶制作,体会黑陶文化。实地的访问让我对黑陶的认知由表面到深入,“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罄”是对黑陶的真实写照,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深入了解天津麻花
2021年1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队员开展“探寻非遗脉搏——天津麻花”实践活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千百年来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
开展寒假调研 了解地摊经济
今年的冬天寒风凛冽,今年的冬天我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2021年1月,我有幸加入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我们小分队通过线上会议确定了实践地点,调查问卷内容,同时线下针对后疫情时代个体商户、地…
大学生开展寒假调研 了解地摊经济
为了走近地摊文化,调研疫情后国内地摊经济的现状,了解分析其运营方式、存在困境和影响力,思考其未来走向,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青春抗“疫”,助力复工复产小分队在田春兰老师的指导下,采取线上线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传承香包文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2021年1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进行了探寻江苏徐州香…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伟人精神
为了进一步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开阔视野,加深对国史党史的认识和了解,近日,永信班实践队集体参观了线上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一代领袖,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正确防护迎新春,“疫”“歧”过年保平安】
【正确防护迎新春,“疫”“歧”过年保平安】——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疫”年忆乡调研队为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对老百姓的过年方式影响情况、政府防疫政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疫”年忆乡…
探秘两城黑陶 传承非遗文化
两城黑陶,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色如墨、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之所以是非遗文化,不仅是独特的外形样貌,更在于一种匠心情怀。泥土为舟,…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2月2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信班寒假实践队队员来到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广场的红色宣讲站参观学习。退休干部义务宣讲红色文化20年,服务百万听众。太康县红色宣讲站的宣讲员是太康县国土资源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