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远古的声音 感受灿烂的文明
中华文化,文明辉煌;河南历史,源远流长。此次实践周,我们有幸来到了河南博物院。观览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带着好奇赞叹的心情去欣赏这一件件古老的文物,更是能从这些文物身上深切的感受先辈的声音,先辈的智慧,先辈的文化。岁月流转,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物件,依旧是那么清晰。一件件文物牵引着我们,走进古代,走进古人。
进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的中间有一个人,它的寓意是河南的简称(豫),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再往里走去,一股浓重的远古气息便扑面而来。大家全神贯注的观赏着文物,沉浸在这些远古的声音之中。
远古的声音之艺术之声。古代人的智慧,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出的一件件艺术品。院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雕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等。都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除了这些雕刻艺术品,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古代玉器艺术精品。他们千奇百怪,温润透彻,令人赏心悦目。玉自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古人不仅用它来做装饰品,还用来祭祀天地祖先。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放置在人体上,可以使人的英气不致外泄。于是就有了金镂玉衣的出现。再来看看元代的青花瓷,置身于这色彩纷呈,灵巧秀逸的一片瓷海中,仿佛隔着千年的烟雨,就能感受到古人淡雅的逸致以及对艺术美的诉求。
远古的声音之音乐之声。河南博物院的镇院藏品之一——贾湖骨笛。它有着“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它是由鹤类动物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展现了古人对音乐之声的追求。据了解,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一根小小的骨笛,解开了先民音乐世界的密码。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透过玻璃,跨越千年,一段欢快明亮,悠扬动听的骨笛之声仿佛在耳边回荡。除了骨笛,甬钟也在强烈表达着古人的音乐之声。院内的这套甬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具备七声音阶结构,能够跨越四个半八度,可以演奏我们现代各种各样的旋律。
远古的声音之风俗之声。现代的我们经常会去想象古人的样子,甚至去演绎古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习俗完全不同于现代,从前车马很慢,生活很简单,但是一点一滴都体现着他们各个时代的深厚思想文化底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博物院院内的清明上河图的模型,几平米的模型上面有600多人的造型,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形态,一车一马,一房一屋,都显示出了当时中国的一派繁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就像是在诉说着一种安居乐业的享受与满足,他们质朴,纯洁,热情,富足的样子更是令人向往。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也在这套模型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还发现,以前的人们对于酒好像有种特别的情感,酒似乎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博物院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酒器,精美的花纹,大小不一的尺寸,都体现了古人对于酒器的重视。
远古的声音之文化之声。中国古代的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些文物身上更是深刻的体现了出来。欣赏了历代的器物古瓷,古代文人的艺术作品也不禁让我为之赞叹。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之一。可谓中华文化艺术之“大雅”与“大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一幅幅艺术作品犹如无声的诗,无声的歌,无声的语,书写着先人们最本质的精神文化世界。
来到河南博物院,仿佛置身在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令我回味无穷。博物院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明藏匿着的厚实的灵魂,是先人们跨越千年传达出来的历史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人的足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物的存在,才得以让中华文化延续千年而依旧风韵犹存。感受文物之美,感受先人之声,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延续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36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