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旅游文创:延续螺钿工艺,让东海贝雕成为带得走的“洞头文化”

来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雕情贝艺社会实践

“云端探贝,别样魅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实践团队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省内外贝雕产区进行走访调研与宣传。2020年8月25日,团队成员刘高扬在线上联系了东海贝雕传承人王卫东师傅,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道在日新,艺亦日新。同时团队成员也从王卫东师傅的故事中了解温州产区东海贝雕的发展模式:“旅游+文创”,同时团队也希望潮汕贝雕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一条适合潮汕贝雕发展的新道路。

一、《帆锚相依》,驻立于汹涌的波涛中

图为陈列在望海楼里的大型贝雕作品《帆锚相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高扬 供图

在温州市洞头区望海楼的一楼大厅里,竖立着一幅曾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的贝雕作品《帆锚相依》;最初看见它时,那三张巨大的船帆同铁锚相依, 挺立在汹涌的波涛当中,着实令我震撼了一把。

据这幅大型贝雕作品的设计者兼制作者之一,百岛工匠王卫东师傅所说,一幅好的贝雕作品往往需要用时几个月,耗尽上千公斤的贝壳原料才得以制作出来。望海楼里的贝雕作品《帆锚相依》便是由十几名贝雕艺人用时七个多月,耗料8600多公斤才得以完成。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而此看来,《帆锚相依》可谓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望海楼里的贝雕作品《帆锚相依》举世闻名,而这应是现今大多数人对东海贝雕的初始印象。

二、守艺三十余载,一雕一琢皆生活

图为王卫东师傅为其他实践队成员讲解贝雕工艺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高扬 供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生于东海贝雕鼎盛时期的王卫东师傅,从小就尤为钟爱贝雕艺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同那些民间艺人一般做出精美的贝雕作品。王卫东师傅说道,“大学时,他就读的是美术专业,本是有着许多舒适的选择,正是源于小时候对贝雕工艺最初的喜爱,他于80年代中期进入原洞头县贝雕厂师从洞头贝雕师傅吕为民,开始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三年来,他从零开始,心无旁骛地学习贝雕技艺,熟悉掌握了贝壳的不同性质、形状、色彩,以及画图、打麿、上色等基本功;学成后,他便与郑大志总设计师等几位技术骨干一起成立了贝雕工艺厂,正式在贝雕之路上扬帆起航。

为何现在贝雕艺人越来越少了?那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比较浮躁,而成为贝雕艺人却需要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王卫东师傅说道。

正是因为王卫东师傅热爱贝雕,他才能三十三载如一日,一心一意地扑入贝雕行业中。三十三年间,他磨过的贝壳有几百吨,参与设计制作了近千件的贝雕作品,并且他的床头永远放着笔和纸,以便灵感来时能在随手可及的本子上画构图。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贝雕技艺得以快速提升,从最初的花鸟、山水、人物、博古等画屏等传统作品,创新到贝珠相连、手链、胸佩、领带夹、首饰盒等数十种饰品以及“倒膜平嵌”工艺家具生产,行销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他还将贝雕技法与沙画相结合,其作品还获得浙江省旅游工艺品大赛中的银奖。

也正是源于王卫东师傅对贝雕工艺最初的热忱,他才能在大多数同伴选择离开贝雕行业的时候,依然身体力行地对贝雕艺术进行宣传与推广,例如积极参加温州市举办的非遗宣传活动,担任洞头职业技术学校贝雕特色班的教学,组织贝雕非遗体验活动等。

他说道:“我相信通过我的行动,能引起更多人对这门优秀传统工艺的重视与关注,使东海贝雕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图为王卫东师傅为其他社会实践队队员实操贝雕工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高扬 供图

三、“文创+贝雕”,让东海贝雕成为带得走的“洞头文化

自历经市场经济的浪潮过后,东海贝雕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管业内人士如何努力,但都无法拯救东海贝雕日渐式微的现状。

尽管如此,王卫东师傅等一行人依然坚持走在复兴贝雕之路的前线,因此,他们的见解是极具建设性的。

就如何延续东海贝雕生命,王卫东师傅提出了“文创+贝雕”的想法,并为此付诸于行动,他将贝雕制作技艺应用到文创领域,推出了梳子、化妆镜、名片夹、钢笔、首饰盒等便于携带且实用的日用产品,以及空调面板、奖杯奖牌、精品礼盒等私人定制品。

王卫东说道,“文创+贝雕”这条道路究竟是否可行?虽然不得而知,但是不行动,复兴东海贝雕就永远是遥遥无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7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学子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扎根时代沃土,推动“双创”进程

8月8日电(通讯员孙晓华)齐文化是齐地民众的血脉和灵魂,其创新的精神内涵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历史重量的沉淀往往…… 孙晓华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品读文物典故,体悟文化内涵——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上在此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犹为重要。而活跃在临淄区的齐文化存在着历史沉淀与时尚活…… 孙晓华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立足实践调查 感悟文化内涵——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跟随实践队的同学们一起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调查与访谈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 孙晓华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弘扬齐韵文化,推动双创进程——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暑期

中国青年网德州8月8日电(通讯员:邹心语)齐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富民强国、务实创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与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在此背…… 邹心语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破文化之乱象,促齐文化之新生——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

齐文化作为一种古代地域性文化,在秦汉时期走出了齐鲁故地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 邹心语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齐韵悠长,吾辈承之——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

泱泱齐风,悠远绵长。在千百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齐大地孕育出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等一大批彪炳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们与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 邹心语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泱泱齐风,有淄有味——曲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倏忽一瞬三千秋,怅然怀古看临淄。在大一的暑假,我加入了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并于2023年7月1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馆及周边地展开对齐…… 李文瑶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齐物语,齐风新

潍坊8月4日电(通讯员李文瑶)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临淄的齐文化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激起了曲阜师范大学…… 李文瑶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喜讯|白丽英教授课题组发表亲社会行为系列研究

社会排斥是一种普遍存在且令人痛苦的社会现象,指个体或群体被忽视、拒绝或孤立的体验。它不仅威胁个体的归属感、自尊、意义…

铸盾传薪担使命,守安砺剑青春行 ——人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1班开展主题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传承红色革命基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1班于铜盘校区“一站…

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研究员来院举办讲座

2025年4月22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秦序研究员来举办题为《士君子精神——中国古琴艺术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燕婷研究员来院举办讲座

2025年4月22—23日,人文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陈燕婷研究员来院举办题为《南音何以为是…

人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4月26日晚,人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

最新发布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2020届信息联络员及班团会议顺利召开
10月13日19:30,湘潭大学化工学院2020届信息联络员及班团会议在化学化工大楼A208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化工学院学工办郑棉文老师,化工学院第十九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会议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学工办郑棉文…
贝壳红40周年贝雕展览携手《非遗文化研究--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签赠会
2020年8月23日,为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贝壳红文化艺术馆特此举办了一场贝雕展;与此同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团队“雕情贝艺”借贝壳红开展贝雕展览之际推广《非遗文化研究——潮汕贝雕的历…
化工学院第一届班级风采大赛班团例会圆满结束
9月29日中午,化工学院就业服务与外联部、日常管理部、文体部针对班级风采大赛活动于化学化工大楼A208召开了19级班团例会。会议分为四个板块,由就业服务与外联部潘美婷讲解班级风采大赛及班级宣传考核相关内容…
化工学院第一届班级风采大赛班团例会圆满结束
9月29日中午,化工学院就业服务与外联部、日常管理部、文体部针对班级风采大赛活动于化学化工大楼A208召开了19级班团例会。会议分为四个板块,由就业服务与外联部潘美婷讲解班级风采大赛及班级宣传考核相关内容…
新媒介与旧文化之结合
更新迭代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奇事。科技发展之迅速远超我们的想象,而文化作为恒久的存在,有时可能会迷失方向,这时候便需要人们发现,保护,宣传。2020年8月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展…
天文爱好者协会与大学生生命教育协会共同举办“学习航天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模型创作比赛
为宣扬航天精神,迎接祖国华诞,并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天文爱好者协会和大学生生命教育协会于2020年10月5日协同举办了“学习航天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模型创作比赛。本次活动…
贝壳红的独白
习惯了毫无缝隙的快节奏生活,习惯了在日常的琐碎,习惯了周围的温度与景物。是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同样是35°C,汕头却比珠三角要凉快的多,没有燥热,或许是靠海的缘故。温润的海也养育了温润的…
因贝相识,“贝”感珍惜
习惯了毫无缝隙的快节奏生活,习惯了在日常的琐碎,习惯了周围的温度与景物。是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同样是35°C,汕头却比珠三角要凉快的多,没有燥热,或许是靠海的缘故。温润的海也养育了温润的…
走进三下乡,开启贝雕之旅
今年暑假我们作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其中一支三下乡队伍“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围绕潮汕汕头地区海门贝雕的传承进行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并且进行线上“云”讨论调研。通过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海门贝…
广东学子三下乡感悟
202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面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打击,人类的命运在历史上有了小小波动。而这一年于我而言,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幸,在今年7月中旬,我的人生历程,与贝壳有了小小交集。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