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迭代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奇事。科技发展之迅速远超我们的想象,而文化作为恒久的存在,有时可能会迷失方向,这时候便需要人们发现,保护,宣传。2020年8月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线上交流会——云端探贝,潮汕贝雕作为一种已经没落的文化,在市场上已经十分罕见,可是在生活中却并不少见,它可以是烟嘴,可以是饰品,可以是更不起眼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品。
时间的长河褪去了贝雕身上的浮华,潮汕贝雕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奇葩一朵,目前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则是在于贝雕手工匠人的流失和贝雕市场的衰落。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贝雕曾有着辉煌的时刻,作为潮汕文化的象征,贝雕也曾闪闪发光。新世纪科技发展迅猛,时代的更新迭代让传统手工行业逐步被一道道流水线替代,传统手工艺的效率败给了新时代的机器。贝雕,也就没落了。
科技的更新迭代使得手工艺人失去了生产效率上的优势,不仅仅是贝雕工艺,市面上很多匠人都因时代的变更而换了行,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因特网技术也普及到每家每户,大众也开始逐渐意识到,没有了背后文化的支撑,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没有温度的,这便成了这次线上实践活动的切入点。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速度快,效率高。贝雕和互联网的结合,某种意义上能算是相辅相成。
2020年8月3日晚,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的线上调研交流活动“云端探贝”在腾讯会议成功举办。线上交流会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出席的嘉宾前海门贝雕厂林汉桂,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实践队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接着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框架,本次交流会的重心偏向交流贝雕的历史与传承,先是林汉桂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幅幅精美的贝雕画,其背后蕴藏着的,不仅仅是它的历史底蕴,更重要的是能展现出手工艺人的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人的存在才是文化的构成。”林厂长对潮汕贝雕感情深切,他对贝雕的爱也不是三言两语能描绘得清晰。文化传承部分则由卢湘莹女士展开,着重分析了潮汕贝雕的发展现状,卢女士坦言道:“因为社会经济的转型、人才的短缺,贝雕厂纷纷倒闭,这是很可惜的。贝雕的消逝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逝,所以很希望通过宣传能让大众重新爱上贝雕,让大家发现贝雕就在我们生活之中,社会任何人都能为贝雕这门手艺的传承而努力。”同时,陈老师补充了一些关于贝雕传承的新想法,并向观众们展示了前三届实践队丰富的实践成果。
从嘉宾的发言中不难发现,他们与贝雕的感情都是深厚的,即使条件再艰苦,他们也能够保持初心,保持着对贝雕作品的热爱,心中怀着贝雕重新繁荣的愿景。交流会结束后很多观众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深受感动,交流会引起了共鸣,他们感叹着时代的变迁,仅仅透过屏幕便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潮汕贝雕陨落的惋惜。很多观众也表示会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多发现身边的贝雕作品并保护好它们。
本次活动在观众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实践队员们也希望能够为潮汕贝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一种事物的消逝必定伴随着其背后文化的流逝。”贝雕作为传统手工艺中的奇葩,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陌生。所以我们更要学会运用新时代的媒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