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在网格中苏醒
——武汉社区防疫纪实
当城市的野蛮扩张将居民异化成若干面目模糊的群体时,努力了解每个人的悲欢,就成了一种对抗工具理性进而保存城市“温度”的方法。
网格化社区管理或许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推衍。抗“疫”期间,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真正地将志愿者下沉到基层,量体温、送物资、排查病人,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依托于小小网格连接居民与各职能部门的枢纽功能。
涂倩是武汉市水果湖街道滨湖社区的一名网格员,疫情期间,她和同事们需要服务6777户居民。“一开始社区只有20个人(网格员),(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文明办在“学习强国”、微信等平台开通志愿者招募渠道,由网格员依照报名信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以保障后续开展工作时有充足的人力储备。
(网格员涂倩(左)与采访人汪康晓雅(右)
但网格员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人力短缺”。在涂倩看来,物资的采购、分配大概是滨湖社区防疫工作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防疫前期,口罩、酒精等医疗物资紧张,社区恐慌氛围浓重,网格员们只能通过私人途径采买,暂时补上社区物资缺口。收到的捐赠物资有限而需求庞大,网格员们只能优先考虑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及病人家属等弱势群体,然后再进行剩余物资的分配。通过社区与超市对接的方式团购物资时,网格员们需要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与尊重商户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尽可能减少双方摩擦。
作为特殊时期居民沟通外界的中枢,网格员在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也难免成为居民的负面情绪宣泄口。提醒居民坚持上报体温、帮助老人购买药品、为确诊病人联系床位……几乎在进行每一项工作时,网格员都需要思考如何化解信任危机。委屈之余,网格员们更多的是给予居民“理解之共情”。安排专业的社工为居民做心理疏导,和失去家人的居民一起面对伤痛,引导居民平等地接纳康复患者……心灵上的“灾后重建”难度更大,但必不可少。“我们想让大家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涂倩表示。这不仅是出于网格员的使命感,也是出于人性中的爱与善。
如今,武汉的防疫形势基本稳定,而滨湖社区的网格员们仍然随时待命,通过建设正式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在职党员下社区”活动、严格控制社区人口流动等方式以防范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疫情。
(涂倩当下的工作状态)
对涂倩而言,半年来的防疫工作促使她思考未来的网格化社区管理当如何切实贯彻‘人本”理念。不过,在后疫情时代,需要反思的绝不仅是官方力量——当下一只“黑天鹅”降临时,普通民众又该如何作为,来充分彰显一个社会的互助精神呢?
文字:张博瑾
图片:汪康晓雅 张少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