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工大学子追寻王家坝红色精神,聚焦灾后重建现状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崔亚南

6月以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水位大涨,水情紧急。作为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控制工程的王家坝闸则更是首当其冲,汛情形势严峻。为深入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时代精神,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王家坝汛情调研服务队”于2020年8月10日至17日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王家坝汛情调研活动,踏足基层深入了解灾后重建及探寻王家坝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

自古淮河流域水患频繁,而人口暴增,人水争地、黄河夺淮等情况发生,使得治理淮河成为世界性难题。在1951年中央下达一定要治理好淮河的命令后,1953年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顺利竣工,自1953年起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先后开闸15次。时隔十三年后,王家坝第十六次毅然选择了奉献牺牲、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

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蒙洼蓄洪区居民。

8月14日实践团队成员来到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探访,此时水已经退去十几天,从王家坝闸到庄台的道路旁还能看到的洪水肆虐后残留在蒙洼地区纵横交错的泥泞痕迹。步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生机、希望的村庄:绿油油的田地、在土地上劳作的阿姨们、围坐在亭子上聊天的爷爷奶奶。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洪水将蒙洼蓄洪区淹没形成一座座孤岛时,国家心系人民积极做好灾后补救措施。在洪水退去后,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田地补种,向居民发放绿豆、蒜苗、包菜等蔬菜种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减少损失;同时国家进行了生活上直接补贴,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000万元用于王家坝重建,按每亩地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也对受损的水产养殖给与相应的补偿。

次日,实践团队队员在村中四处走访时遇到了热情好客的李奶奶,在村民介绍下得知:李奶奶独自一人居住在庄台上,两个儿子已经搬离庄台居住在保庄圩。当队员们采访关于这次洪灾对她的影响,李奶奶感慨许多。队员从中可以了解到对她来说影响很小,国家各种扶贫助农政策早早落实到位,在政府的规划下村庄早就搬到庄台上,也都盖起了小楼房,道路修得宽敞。对于此次泄洪村民也提前做好了准备,7月21号泄洪前,政府人员全部安排到各地提前帮庄台居民抢救能转移的财产、协助居住在保庄圩的居民连夜撤离,在庄台的村民被困期间,政府人员陪居民一起坚守在洪灾前线。居民需要医生,冲锋舟带来志愿抗洪医生;居民缺少物资,冲锋舟运来来免费的米面;居民突发疾病,冲锋舟送往医院。

政府在洪灾中保障生活,在灾退后提升生活。在郑台孜庄台土地补贴及发放种子已经落实,居民抢种也落入尾声,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村庄渐渐步入正轨。李奶奶说“国家泄洪让我们撤离,我们就撤离,田地里水退了,我们就抓紧补种,国家已经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做实事,甘奉献的抗洪一线工作人员。

8月13日,实践团队成员抵达王家坝闸,第一站来到了王家坝水文站。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带领下,观看了7月18日以来的水情图、降雨图等。了解到这次的王家坝站水位上涨到29.75米,超过29.3米的保证水位,达到历史上王家坝站水位次高。通过工作人员详细的讲解,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王家坝闸的打开对缓解淮河流域洪灾的重要性。这次汛情之急之重也在水文站繁重的工作中得以体现,队员们向工作人员采访到洪灾期间的工作情况,他们都摆摆手笑笑:“不辛苦,我们加加班可以快速的获得水位变化数据,指挥部也能及时做出决断,这样就能减少更多损失,值了。”

8月16日,实践团队再次走访王家坝镇、曹集镇的几个庄台,途中遇到给村民拿药的驻台医生,得知王家坝闸刚刚打开时,医院就召集志愿医生驻扎村庄,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他就积极报了名,坐着冲锋舟踏上了被水围住的庄台,平时村民头疼脑热都会找他来拿药,遇到病情严重立马会上报,医院和政府会紧急安排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而在这抗洪的半个月内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没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队员们问道他家人有什么想法时,他的眼眶微微湿润,拿手机给队员看他的朋友圈,是他父亲开车送他防疫和抗洪的两组照片,笑道:“国家需要嘛,家人都支持的,我的家乡可以牺牲自己保全大家,我这点牺牲算什么。”

紧接着在医生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队员来到了庄台临时党支部,党支书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政府在汛情期间的政策、扶贫工作乡村建设的落实以及灾后重建的进展。队员们了解到国家在汛情期间通过多方途径为蒙洼蓄洪区提供帮助,时时刻刻关注着王家坝。据介绍,李书记这次被派到庄台是临危受命,直到下了车到了郑台孜村才知道担了多少责任。上至安徽省省委书记巡查下至村民纠纷吵架,李书记是样样都得处理得当。队员们向书记采访自己的想法,他提到:“我不想来这个庄台,它太有名了多少双眼睛盯着,不是怕累怕麻烦,我怕我做不好,可是上面不放我走,通过这些天的相处我被这里淳朴的民众感动了,真让我离开了,我也放心不下呀。”

为积极宣扬王家坝精神文明内涵、展现国家洪灾中的民生政策,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关注王家坝洪灾,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将社会温暖和所学知识带入乡村。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合工大学子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刀光剪影里,论指尖流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火淬琉璃光影,熔叶徐染绣芙蓉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锡镶传承现状,助推非遗创新传承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海大潮汕嵌瓷调研团队:广济楼
7月24日,团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今天早上我们按照计划7.30起床整理内务,出门吃早餐,于8.30分到达广济楼。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宣传王家坝精神,线上线下齐行动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调研行来到了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发表了重要讲话:要让王家坝精神走出安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了响应习总书记宣传王家坝精神的号召,合肥工业大学资源…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抵达抗洪一线,切实关注民生
为积极响应“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新时代号召,8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赴王家坝汛情服务调研队”结合当下的疫情形势,采取线上“云组队”的形式,线下就近从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三下…
关注基层建筑行业复工复产
关注基层建筑行业复工复产应化1801周鑫理学院赴武汉市中铁十一局及华发鼎诚建筑公司暑期社会实践8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周鑫前往湖北省武汉市中铁十一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铁十一局集…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第十六届团学青换届大会成功举行
本网讯(通讯员陈卓牛维康)为优化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我院团委学生会工作,9月9、10日于恒大楼一区404教室,我院举行了第十六届团委学生会青队换届活动,由院学生会主席团对竞选人员进行…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感悟:传递王家坝精神,我们在行动
水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在水患频发的淮河流域,千百年来治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难题。洪水肆虐间,王家坝以开闸蓄洪的英雄壮举成为了社会焦点感动了数亿国人。“实地探访王家坝汛情…
合肥学子三下乡:赴王家坝学习新思想,传承王家坝精神
响应团中央“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时代号召,同时积极推进王家坝精神文明建设。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王家坝汛情调研服务队”积极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于2020年8月…
走进居民群众,打赢扶贫攻坚战——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
8月10日,合工大资环学子抵达王家坝进行了八天的“追寻王家坝红色足迹,聚焦灾后生态环境”暑期实践活动。在这次的实践中,团队与王家坝郑台子村委书记的交流采访让我们了解到一户贫困家庭的艰苦。扶贫攻坚共…
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感悟收获:解读王家坝精神,走进居民群众
今年7月以来,淮河流域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汛情考验。为保上下游省市安全,王家坝闸开闸放水,濛洼蓄洪区第16次启用蓄洪。往日的农田屋舍俨然已被洪水吞没,大量人员连夜转移,居民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
谈心与感受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有碰到活跃的,积极配合的学生,也碰到全程沉默的学生。不管是那一类的学生,只要学生有需要,我都会尽力,热情,耐心地辅导。我也知道,我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制作课堂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