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观览吴敬梓纪念馆,体会精神的升华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于8月4日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吴敬梓纪念馆开展走进传统历史文化,探寻优秀精神活动,体会其在心中升华的力量。
此次参观吴敬梓的纪念馆,一行人在吴敬梓故居内了解吴敬梓先生的生平所为以及《儒林外史》的内在含义,深刻感受到一代文学大师的情怀与抱负。馆内有吴敬梓先生的铜像和故居的陈设,吴敬梓先生书房内也别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图为纪念馆大门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辛明璇)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
纵然路上有些许燥热,但是当迈进纪念馆的那一刻,就感觉清凉了一切都值得,吴敬梓纪念馆是三厅四庑两回廊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层台高叠之上,几十根米红廓柱拔地撑起雄伟的大殿,拼花护栏环绕出曲折的回廊,飞檐斗拱,景窗深幽。整个纪念馆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设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部分,依山峦体势分三个层次,高低落差7米。门厅上方镶嵌石额馆名一方,为原全椒县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书。门厅两侧,置巨大鼓形旗杆石四方,旗杆石为“探花第”遗物。
初入,正厅前草坪中央,塑吴敬梓着长衫立铜像一尊,高约十多米,长须,挺立,微睨,中年模样。与正厅坐像,俱为浙江美院叶庆文教授塑。参依吴敬梓裔孙吴炽棨形象为创作所本,视其似无所思而又有所思。
(图为小队成员参观学习历史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辛明璇)
细看其周围,正厅两侧悬挂一批文化名人字画,何香凝的岁寒三友,臧克家的即题赋诗,老舍的手书鲁迅句,范曾、程十发的吴敬梓造像,李苦禅父子的范进中举图等。
过立像而视其后,悬康南海女弟子萧娴先生“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联的大厅,便是纪念馆的正厅。迎面为吴敬梓全身端坐雕像。手执书卷。上方悬梁匾额为王蘧常“名重儒林”、沙孟海“惊才旷逸”与乡人所书“天独予文”三方。“天独予文”为吴敬梓《移家赋》中的句子,是作者“天生我才”之李太白式的狂放与自信,不失为吴敬梓个性与价值的极佳注脚。
(图为吴敬梓塑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辛明璇)
西庑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批反映吴敬梓家世情况的碑刻。,东庑展出的是研究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专著、论文。
站在正厅外的台坪上,随铜像吴敬梓的目光方向望去,仿佛古老的探花第边,拖板桥旁,就是雍正十一年(1733)的襄河码头。二月的一天,吴敬梓带着续弦的妻子和十五岁的儿子吴烺登上小船,怀着“逝将去汝”的心情离开全椒。而今全椒人却耗资百万,建成吴敬梓纪念馆,“慎勿学吴敬梓”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作家终于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崇敬。“鹤归云外,应不恋桥边红叶、巷口乌衣”,魂兮归来!
观览了整个吴敬梓纪念馆之后,体会了他的半生风流,半生愁。纵然外面炽热满天地,火云如山岳,但是一进吴敬梓纪念馆,却会感受到着一阵阵发自心灵的清凉。
(图为活动结束后的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辛明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2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