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2.0
——记非遗美食收藏家56小队暑期社会实践
7月15日,我们来到东关街进行社会实践。
百年前,东关街淌着古运河水上岸。三月的烟花里是接踵的游人,纸糊的红灯笼引着明清老商铺从城门一路蜿蜒至目力所不及处。这里有没有四月芳菲也烂漫的春日,没有秋叶也萧瑟的秋季。七月的雨过后,夏日的气息被镌刻在青石板路上;寒冬的明月过后,江南的薄雪和黑白瓦也一起来了。
作为扬州城最负盛名的老街,东关街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甜香扑鼻的谢馥春,精致小巧的陶笛馆,当然也少不了“来扬州必吃”系列、被旅行者们墙裂安利的美食。于是美食收藏家56小队又出动了。
第一家是久仰的“皮包水”,一碗酒酿元宵吃得叫人好生快活,甜滋滋且软乎乎,一口四五个香了满嘴。
第二家有远近闻名的“四喜汤圆”,芝麻、青菜、鲜肉和豆沙四种内馅对应四种颜色,挨个尝一口,甜甜咸咸复甜甜,嗅觉迷醉,味觉失灵,头脑失重。
第三家是“粗茶淡饭”,也是我们一致选择的晚餐地点。扬州炒饭必须拥有,红烧狮子头不可或缺,藕粉圆子和煎藕饼一起来。菜品丰富多彩,只可惜胃容量有限,承受不了美食之重。大快朵颐,不必详述。
后厨紧锣密鼓,厅堂中自在惬意。一旁是艺术,一旁是享受。厨师和食客成为了片刻的知己,两间相得益彰,似是有知音相聚,彼此心领神会。
晚饭用到一半时,粗茶淡饭门外已排起了队,于是庆幸自己来得早。店里游客居多,而隔壁一桌老人们自与他人不同,从点菜到用餐熟稔流畅,从对话中了解到他们乃是常客,时不时便来坐坐,不说十年也有四五年。顿时感到亲切且有趣。
每一日的实践里我们都能深入扬州城的血脉人情,走在人间烟火里呼吸着人们的呼吸,看一看这个曾经繁华如斯人声鼎沸的古城如今恬淡安静的反差。
曾经在历史一路的繁华里,文人墨客的纵情里,扬州湖山兴起、园林耸立。从辉煌出世到如今的仍旧繁盛,烟火不息,精致的淮扬菜也依托这乘风破浪之力发展起来。小小淮扬之地,却有着四分之一个中国的刀光火影、锅炉蒸腾舌尖脍炙。风雅流丽融汇,华美咸鲜集聚。食客往来如织,庖丁各有神通。舌尖香气乘起了慢慢的古调,在歌舞升平的背景里荡漾,拨弹船头琵琶,厮磨明空皓月。其间有书生意气,有市井江湖。
如今的扬州已不复当年繁华,却仍有当年明月。东关街依旧人来人往,蒋家桥面馆依旧客满盈门。尽管千百年前的风光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淮扬美食的悠悠香味也和着清丽的评弹等一众传统文化穿越了几个世纪的风雨飘摇。静水流深,筛去喧嚣浮华,留下的是深邃的文化底蕴。我们做了万千淘金者中的个,从澄澈的静水里捞上传统的味道、淘出熠熠闪光的金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