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大学生网报贵州8月28日电(通讯员 韦佳佳)
2020年的这个暑假,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进村下乡幸福”调研团以产业扶贫为主题开启了考察与探究之旅。
众所周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世界人民都将目光放在了2020的中国。因此,身为大学生,不仅赞叹于之前所取得种种成就,更想深入了解这成就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的努力与拼搏。
在一开始的时候,“进村下乡幸福”调研团的成员收集各自本省的资料,并决定在7月22日晚上9点半开始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各个成员交换自己的资料,并通过交流发现各自本省的产业扶贫力度大,且几乎各自省份的产业扶贫成功案例颇多。因此,经过全员表决,将以产业扶贫为中心,展开接下来的一个月调研。
根据对贵州省黔南州的调研,发现基长镇世代养蚕,但没有资金注入和龙头企业进驻,散户养殖模式难见效益。但后来独山县得到黄埔区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建设了1.7万平方米的蚕房和基础设施,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种桑养蚕。蚕虫生长期短,附加值高,一托盘蚕苗就能带来800元收入,在整个桑蚕产业链条中,从桑叶采收到蚕苗培育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蚕丝收购商说:“这里的养殖面积大,丝的质量好,茧子的品质可以,如果做干茧的话可以达到5A。”“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扭转了蚕产业小规模经营的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蚕农的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少基长镇百姓摘掉贫困帽。
与此同时,因此次调研大致了解到贵州省黔南州的每个贫困村都有专门的驻村大队,以及产业指导的专业人员。除此之外,在政府工作的人员一样为产业发展尽心尽力。根据对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的采访得知,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服务于贫困户。如定期拜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近况与困难,并针对他们的问题,一一采取措施解决,努力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感。据采访可知,每一份产业的发展都有专属的方案。一个扶贫产业做起来的话,工作人员会在一开始确定最初的预期是多少,并根据方案来定期组织验收产业成果。因为贵州省黔南州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是山区,土地众多,产业大多为农业。农业发展的脆弱性,及其风险颇高,这使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重视。在决定发展一份产业时,都会买好保险,做好风险防控,减轻后顾之忧。当然,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有风险,它并不会因为措施而消失。面对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时,如大旱,暴雨等,驻村大队会在第一时间找保险理赔。当一些家庭出现特别困难的情况,工作人员会为其申请社会补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这段时期的调查与采访,产业扶贫已经走向专业化道路。就拿具有自然风险的农业来说,当一个地方决定开始进行一个产业时,那儿的政府会首先派专家对当地进行调研,估测风险,看它是否适合发展这个产业,并做好相关方案。其次政府扶贫工作人员帮助当地人民买好保险,做好防控工作,减轻后顾之忧;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专家以及专门的人员为它护航。当然,一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资金与市场。政府与龙头企业联合带动群众一起发展产业,并帮助人民学会自我发展,自我致富。因此,产业扶贫,不仅是输血,也是造血,更是脱贫摘帽的必由之路!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进村下乡幸福”调研团在这一个多月的调查与研究里,收货颇多,了解了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针对各个突发情况的措施,更深刻明白政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脱贫攻坚依旧进行着,扶贫初心也依旧不变。正如被采访者所说“产业扶贫是教会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在这2020最关键的一年,中国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稿件来源:海大外院下乡进村幸福实践队队员韦佳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