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进村幸福小分队暑期实践感悟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以“观察者”和“访问者”的身份对乡村扶贫进行实地调研。对乡村扶贫有了更加真实、深刻的了解。我们主要围绕扶贫中的产业扶贫与异地搬迁扶贫进行调查研究,但由于疫情影响,我们主要进行线上实践活动。并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些走访调查。在走访调查中,我们既欣赏到了农村风光之秀美,也感受到了国家给予贫困人民的关切之深,扶贫干部的尽职尽责,以及农民生活得以改善后的喜悦。
夏日的清晨,伴着浓浓的大雾与聒噪的蝉鸣,在经过了两个小时颠簸的车程之后,我来到了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的一个叫双柏村的地方,这里是我妈妈儿时长大的地方,几年前这里也是极其贫困的地方。我依稀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常来这里,那时候,这里的人们住的房子是乡下人口中的“土房子”,一个村子差不多有十几户人家,但常年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儿童,年轻人都在外地务工。那时候的老人们都是在自家的几亩田地种些粮食,留足口粮,剩下卖掉换钱。所以即使是在夏日炎炎的午后,你也能看到老人们在田间辛苦劳作,生怕自己干少了粮食不够多就换不到多少钱。若是遇到大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民们本就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农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只有重重的叹息。
几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感觉这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仍旧是秀美的风景,不过多了几处茶园,添了些荷塘,多了些果树。“土房子”仍然在那,不过房子已经空了,而且经过修缮翻新之后变得更加好看。在走访中,我了解到由于这些房子年代久远,已经破旧,特别是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极易坍塌,所以为了村民们安全考虑,政府已经安排他们搬到了陕西扶贫工程新建的楼房,而原来的老房子也已经修缮翻新,被列入了古村落保护项目。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农民年岁已高,无法再从事高强度的农活,所以在地方扶贫办的指导下,他们原有的土地因地制宜的被改造成了荷塘,茶园,猕猴桃产区,核桃产区,苹果产区等等各类农产区。同时与之前相比,在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之后,现在这种农业种植模式比之前农户自己种植粮食的散户种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高,农民也更轻松。而且据了解,这里的产业区和和古村落的秀美风光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观光。另外,我也和几位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交流,当被问及“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时”,他们脸上去是掩饰不住的笑容说“现在的政策真好,国家处处为他们贫苦人民着想,不仅给他们新房子住,还引导他们种植各种水果产业,每月还给他们补贴,逢年过节的还会给他们送礼品……”言语间是藏不住的兴奋和对国家政府的赞美。
这些都归功于国家大力度的扶贫。1986年5月16日,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作为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主管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乡村扶贫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是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稳住心,迈开步,撸起袖子加油干;频道不换,靶心不散,瞄准目标,狙击最后的胜利。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成员走访贫困户和乡村扶贫办,并在线上发布有关乡村“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扶贫”的调查问卷,从多方面进行调研。从贫困户和扶贫工作人员口中,我们了解到国家每年会为贫困户发放一定的资金补贴,贫困户子女上学免学费,同时村民还可以到村里帮助扶贫的工厂就业。乡村扶贫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十几年来,村民从低矮的瓦房搬进宽敞的楼房,出行从自行车到小汽车,饭桌上是鱼肉菜蔬,房前是花草和健身器材,晚饭后大家还喜欢去广场上散散步,跳跳舞。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满足,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脸。
经过全党全社会7年多精准扶贫,4年多脱贫攻坚战,我国几千万贫困户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贫困治理能力得到提升。虽然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乡村扶贫仍然存在部分扶贫方案未能彻底落实,贫困户脱贫更多依赖政府等问题,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扶贫干部及贫困户的努力下,乡村扶贫工作进展越来越顺利,正在稳步向胜利进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