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方海涛:植根师大 厚积薄发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钱佳佳

方海涛:植根师大 厚积薄发

“在我们做实验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失败的,但只要有一次成功,那就成功了。我希望大家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拥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不要过度着急。”2020年8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承,廿载由新”校友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有幸邀请到安徽师范大学1995级优秀校友方海涛进行线上寻访,学习榜样力量。

植根师大,绽放青春力量

方海涛于1995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专业,在师大的这四年,方海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环境非常优美,依山傍水,是潜心学术的好地方。现在的花津新校区十分现代、大气,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好,这也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很多人眼里,安徽师范大学学风非常浓厚,谈及这一点方海涛回想了当年的一些经历。当年很多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晚自习结束后,学校会专门留下一些教室不锁门,让同学们有地方能学习。物电学院的王元航老师和严祖同老师对方海涛的影响很大。王元航老师做事细致专注,做实验时非常严谨。不怕慢,就怕站,在实验中一时半会出不了结果不要着急,更不要停下脚步。严祖同老师非常珍惜时间,对人生规划有自己的理解。在20岁之前,知识的积累很重要,厚积才能薄发。20到40岁是人精力非常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内应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前景,在工作上积极进取。40到60岁,这个阶段要带好年轻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厚积薄发,守岗位发光热

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方海涛在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电技术研究所读光学硕士,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读博士研究生,2006年进入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工作。

从求学到走向工作,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方海涛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采购气象设备仪器,可以感受到我国的工业力量越来越强,工业体系越来越完备。每年采购的气象设备逐渐从以进口为主,到以国产为主,国产设备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查阅文献资料,从前需要去图书馆耗时耗力的查找纸质文件,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变得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最近,面对长江、淮河、巢湖水位高涨,南北中“三线作战”的严峻形势,方海涛一直助力在安徽省防汛抗洪气象服务的一线,为防汛抗洪提供技术支持。。

薪火相承,话展望寄祝福

薪火相承,廿载又新。面对新时代的师大学子,方海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送上了殷切期望和真挚祝福。“在大学中多读书,多体验,多结交朋友,拥有一个充实多彩的大学生活。希望新时代的师大学子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工作后时间支配没有大学自由,体育锻炼时间也会相应减少,而工作的强度一般比较大,所以对体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英语的学习。术业有专攻,大学期间应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后面的求学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同时,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好英语,未来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对英语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在工作中需要查找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很多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这时候就突显出英语的重要性。”

另外,方海涛认为兴趣非常重要,希望师大学子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的方向并不断钻研。每个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对目标坚定不移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想方设法的克服它,对目标摇摆不定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不断抱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4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福建三下乡学子:探寻历史文化街区的故事
浮头桥街,这里是我生活二十年的地方,2018年,闽清县政府开始大力改造浮头桥街区风貌,全力打造“闽清县梅城印记历史文化街区”。我最初浅显地认为只是整修街道的建筑,在这次暑假三下乡实践后,我开始逐渐…
冬天的生命之音
《白嘴鸦飞来了》这是俄国著名画家A.K.萨符拉索夫的一部作品,是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标志性作品。从画面构图来看:画面运用水平线加垂线构图法,描绘的是俄国普通的农村一角,大地荒疏,积雪未退,白桦树…
洪水无情,你用担当抚平风浪
【实践成果】洪水无情,你用担当抚平风浪导读:近期,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一带水位迅速增长,抗洪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承,廿载又新”校友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去往安徽省气象局…
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诚而有信,方为人生假如你现在是一个福利彩票销售站的站长,有彩民请你代买彩票,彩票号码是你推荐的,买彩票的钱也是你代付的,而当天晚上九点开奖后,你受人之托代买的彩票竟然中了五百多万,而依据相关规…
广东医科大学赤子之心服务队为小朋友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关系到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8月26日,为了贯彻落实垃圾分类理念,推崇垃圾分类新时尚,广东医科大学赤子之心服务队为珠海市香洲四小四(三)班的同学们来了一堂垃圾分类专题妙趣云科…
理想的家园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这是法国艺术家卡米耶·毕沙罗于1864年创作的一幅印象主义题材的油画。毕沙罗的画作大都是风景写生画,表现真实的现实景象。从画面构图来看: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由蓝色的天空,成片的…
安徽师大学子走近校友:践行人生三角色
安徽师大学子走近校友:践行人生三角色他立足于三尺讲台,用经久不变之初心,育人育己。8月5日下午,文学院“薪火相望,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采取了线上交流的方式,对话胡文耕老师,感受师者之风,传递榜…
戎装战马叶将军 华侨革命在故乡——走进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正…
安徽师大学子寻访校友:在磨砺中走出新道路
安徽师大学子寻访校友:在磨砺中走出新道路8月6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望,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采取线上交流的方式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00级中文系校友汪恭艳。采访过程中,汪恭艳老师侃侃而谈…
看家乡变化,感祖国伟大
我和我的祖国——看家乡变化,感祖国伟大2000年出生的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世纪宝宝”,我们在祖国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出现,也许错过了祖国前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有从爷爷那听说的50年代,大锅饭与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