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西安工业大学“寻迹延安,筑梦红色”实践队来到了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展以“树高千尺不忘根,梁家河畔有学问”为主题的延安精神学习之旅。
不顾舟车劳顿和炎炎烈日,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来到了梁家河。一进村,知青井旁石碑上的“饮水思源”映入眼帘,这就是乡亲们对知青们无私付出的最真诚感谢。
走进村党支部的院子里,总书记的“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这几个大字让人一下子感觉十分亲切自然。村史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打开了尘封五十余年的青春岁月,队员们脑海里浮现出年轻的北京知青与当地乡亲们一起劳作又时不时唠两句家常的画面。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打坝挑粪,正是在这里,总书记闯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坚定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以及陈列展示,大家仿佛看到了总书记在这里的青春磨砺足迹:广阔的农田间,扁担下青年人的肩膀日益宽厚;深夜的烛光中,厚重的书本成为了新知的源泉;艰苦的生活里,与乡亲们的情谊却愈加深厚……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知青旧居,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知青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简单土窑洞,大通铺式土炕,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当年时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总书记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修通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这些成果无不展现出年轻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从解决温饱问题,到保证村民的便利,再到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他和其他北京知青一步步解决了村民的切身问题。时代在变,但总书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参观之余,实践队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街上小店等地开展采访,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梁家河已经脱贫啦”,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下,这个夕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已经成为水电网全通畅的小康村庄。队员们有幸拜访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起劳作的石春阳书记,他表示,总书记在插队时总是心系群众,在严冬里带领大家修筑水井,为修建沼气池千里迢迢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解决了困扰大山深处村民们多年的燃能问题,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承总书记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精神,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学习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实践队员康敦烊说道。
在这里,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得到了美好生活;在这里,实践队学到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质;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延安精神,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会熠熠生辉。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汉字,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信念与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