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乡约锦秋”实践团队员来到东窝陀村进行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农户家中,村领导以及村民向队员详细介绍了村内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村领导介绍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原则,要做到同意规划、因地制宜,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村民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略的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态处理,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手机变卖,不可回收垃圾送入垃圾处理池集中处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将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送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规范集中处理。
村民反映: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垃圾分类知识缺乏、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2)垃圾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是与城市的焚烧、填埋、沤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3)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垃圾处理费用不足部分由村民自己承担,但收取农村垃圾处理费没有政策依据,难以长期持续。
为破解农村垃圾处理困境,东窝陀村领导群策群力,提出一系列有意义的建议:(1)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垃圾分类自觉性。要告知村民,农村正面临多么严重的垃圾问题,村民该执行什么样的垃圾分类标准,村民的个人行为会对垃圾分类处理产生多么关键的作用。让村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做到家家有多个垃圾桶,人人懂得如何将垃圾分类;(2)加大垃圾分类硬件建设力度,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方式。目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较差,缺少集中收集垃圾的设施或地点,即使有垃圾桶,也难以满足农村收集垃圾的需求。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较为深入的了解分析了东窝陀村历史文化和乡土人情;村民对美丽乡村也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从村民的反应中,发现村委实行的统一措施中还有很多不足,想要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3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