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成果】王延鹏:入门需正,立志需高
安徽师范大学 校友访谈 对话母校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薪火相传 廿载又新”实践团队线上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05级中文系校友王延鹏,听其分享他与师大的故事。
“功夫需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2020年8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薪火相望,廿载又新”实践团队队员云端连麦,线上采访文学院2005级中文系校友王延鹏,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导师,如今已为文学博士的他,与他的文学研究萌芽之地——安徽师范大学深情对话。
师大中文系是他的第一志愿
谈及与师大的结缘,王延鹏感慨,在报考志愿之前,他已也提前拜访过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当时的西门,还是一片机器轰鸣的工地,没有真正像样的大门,王延鹏是在建筑工地的挖土机下走进去的。当时的行知楼教学楼群和南面的风雨操场、敬文图书馆都在建设中,学校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给学生提供读书的场所,利用宿舍楼内的回廊设置了不同阅览区域,楼道里每个学生求知若渴的样子,令王延鹏印象很深。“虽然当时条件不够完善,但师大厚重的历史底蕴、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都让人心驰神往,尤其文学院,更是如此。”
在拜访过师大后,这所文化气蕴深厚的学校便不时出现在王延鹏的脑海中,他表示,他当年的高考分数是能上985院校的,但思虑许久之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安师大中文系,并满怀敬畏之情走进师大报到, “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师大中文系,在我眼里,师大中文的师资和水平不亚于一般的985高校。”时至毕业10年后的今天,王延鹏对师大文学院的热爱不减当年。
他的学术研究萌芽在师大文学院
记者问到其大学期间印象深刻的老师时,王延鹏兴致高昂地向记者说道,师大中文系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潘啸龙、刘运好、俞晓红等如今均是文学大家的老师们,当年都任教于师大文学院给他上过课,著名的刘学锴先生也给他们做过专题讲座。大三时期各班级配备导师时,王延鹏所在的班级分配到俞晓红老师,她的一年指导,在王延鹏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研究的种子。
王延鹏去俞晓红家里拜访时,她家里积书满架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仅仅是与《红楼梦》相关的专业书籍就有几个书架。王延鹏在师大深厚的学术传统以及各位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作为今后的学术方向。他感慨道:“师大的很多本科课程都很注重对学生学术视野的开拓和学术前沿的把握,这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正是如此,我定下了我的人生方向。”
师大教会他严谨认真
王延鹏在安徽师大读完四年本科后,便到安徽大学读研读博,在后来的求学以及工作中,他始终带着他在师大领悟到的四个字“严谨、认真”。作为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者,王延鹏认为,严谨认真就是“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做到“无信不征”。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说,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尽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适应时代需求方面来看,考评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各个高校也根据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这是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必然。由此,王延鹏也对师大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引导提出建议,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高校,他希望母校能够在保持传统与底蕴的同时,做到开放创新,在专业设置上能够贴近社会需要,正所谓:“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到的,严羽在解释这八个字时说道:“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而这,也是王延鹏对师大莘莘学子的深情寄语。(汪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3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