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5日、6日三天,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了位于襄阳的米公祠、古隆中、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
8月4日,襄阳实践组来到了宋代书法家、文学家米芾的故居——米公祠。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米公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阳,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两位记者也对这样一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团队在完成对米公祠的参观和采访之后,于8月5日参观了襄阳古隆中。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青年时期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号称“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天下群雄割据局势,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从湖北荆门去开封,路经襄阳游隆中,写下了著名诗篇《隆中》诗:“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作为国家5A级景区。隆中内有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十个景色优美、历史厚重的著名景观。 罗贯中曾这样描写襄阳古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古隆中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济世雄才 ,又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节操。古隆中静静地屹立在襄阳,其历史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襄阳人。
8月6日上午稍作整顿后,实践团三人下午又前往位于襄阳市东南郊的鹿门山风景区。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习郁奉令于山上立神祠,又刻二石头鹿夹神祠语于道口。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朝,复名鹿门寺,唐代名僧处贞、丹霞、宋法灯禅师主持过鹿门寺。魏晋南北朝时期,香火不衰,成为全国的佛教圣地。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作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鹿门山不仅以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闻名,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观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其境内的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五大名峰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奇异,景点达30余处,著名景点12处。一代诗仙李白、王维、米芾、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慨叹。
2020年8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了位于襄阳的仲宣楼、襄阳北街和夫人城。
一大早,迎接襄阳小队的便是高温橙色预警。简单的语音会议后,襄阳小队决定太阳落山后再展开行动。见面后,襄阳三人组首先参观了仲宣楼,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宁,大批文学之士投奔襄阳,王粲也在其中。王粲虽与刘表是同乡又是世交,但政治上却未被重用。他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常于此攻书作诗,《登楼赋》即在此间所作。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楼。 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曾于民国初年毁于战火,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 抚今追昔,岁月如歌,今天的襄阳人依旧为襄阳曾有王粲和他的《登楼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仲宣楼背后便是襄阳北街。襄阳北街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唐宋时期甚为繁华,虽历经沧桑战火,但街道位置没变。1993年为迎接第一届诸葛亮文化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会的召开,建成仿古文化步行街,2002年为繁荣北街经济,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造。如今,襄阳北街已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
沿着北街往后走,尽头便是夫人城。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这短短的北街两端一次纪念了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站在临汉门上你的面前是奔流不息的汉江,它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和长江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悠长的江岸边留下了许多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8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