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响应国家“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号召,2020年7月6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特组建“互联网+农产品地理标志调研团队”,并由储敏教授带队指导。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研究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并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打造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牌的可行性建议。
查阅知深浅,走访探实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国自古作为农业大国,文化风俗等历史痕迹中处处有着土地的气息,有着农业的身影。农产品中有一些佼佼者,在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技术的更新后,有了更优质的品质、更优秀的声誉,它们产自特定的地域,受到那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的影响,在经过审核批准后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这类农产品就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人们所熟知的绍兴酒、阳澄湖大闸蟹等。
团队成员在农博园和工作人员合影 朱爱文 摄
在储敏教授的指导下,陈艺雯、朱爱文、张璐、高静仪、李梦圆等五位团队成员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团队成员首先浏览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当前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在各自的家乡进行了简单的走访,以了解当前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现状。团队经过讨论,决定将盐城响水九丰农博园作为一个重点调查走访对象。2020年7月22日,团队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又成立团队小分队,参观农博园,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响水九丰农博园 朱爱文 摄
农博园的工作人员王师傅在面对小分队成员的询问时提出:“当前农产品依旧存在滞销的问题,农产品在收获的季节会集中上市,瓜果蔬菜等不易贮存的农产品需要尽快卖出,然而因为流通紧张问题,大量的供应造成压价,造成‘卖难’的尴尬情形。”
在随后的交流中,当团队成员表示为何不寻求合作社的帮助以统筹发展时,王师傅又解释道:“多数合作社都是一个产后组织,不能有效地组织成员进行生产和销售,再加上我们一些农民无法获得精确的市场需求信息,每年在种植品种时,又受当前价格的引导,就形成了‘小生产—大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农产品市场资源存在严重浪费。”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农博园工作者 朱爱文 摄
问卷传信息,数据思现状
互联网+农产品地理标志调研团队在了解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基本情况与市场概况后,开始针对消费者这一市场目标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编撰与发放。由于疫情的原因,团队的问卷调查也主要依托线上渠道进行发放。此次问卷发放经历了大致一周的时间,最终共回收问卷342份,经审查修改,最终有效问卷为334份。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普遍处于只闻其名或一知半解的程度,并且仍有约31%的消费者未曾购买过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购买的消费者中,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六成的消费者会选择网购这一途径。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得出结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下有较大发展空间及潜力。
消费者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途径统计 高静仪 提供
此外,互联网+农产品地理标志调研团队发现,在完全不了解或没有购买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群体中,经一定的科普介绍与优点展示后,绝大多数的人都表示愿意尝试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见有力宣传将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销售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为深入了解,团队成员从网购过地理标志农产品或者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名受访者,并进行了电话联络询问。该受访者表示:“我在网购时,最担忧的还是无法看见实物,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且很难找到正规渠道购买。”因此通过在“互联网+”模式下建立统一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牌就显得相当有必要,这也是该实践团队组建的目的所在。
至此,以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的调查就告一段落。接下来团队成员将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理论联系实际,争取最终形成可行性建议,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3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