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手工艺”林萍三下乡个人感悟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作者:林萍

(通讯员 林萍)不知不觉,大学的第一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而在这个暑假我参与了我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为期8天的“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线上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这个夏天最让我怀念的时光,我很庆幸能够加入这个团体,也为能够与手工艺以及其他小伙伴一起共度这段难忘的时光感到快乐,能够说,此次线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的人生课堂中重要的一课,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这次活动也在我的大学生涯里留下了绚丽而又精彩的一笔。

一、活动准备工作

在本次线上三下乡活动中,我是宣传小组的一名成员。对于我来说,宣传更像是一门艺术,但在这次活动中,它更是我的一份工作与职责。因为我们的活动是线上活动,我们需要通过向别人展示我们活动的各种资料从而进行宣传蓝田瑶族乡的非遗手工艺“织带仔”,所以宣传工作在此次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需要协助其他队员展开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蓝田瑶族乡的文化与历史,了解他们的非遗手工艺——织带仔。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活动目的地,而当地的非遗手工艺“织带仔”是我们此次活动的主角。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们主要是查找一些关于当地以及织带仔的一些资料,伴随着调研活动的开展,我对当地以及织带仔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二、实践进行中

此次调研活动中,令我最难忘的是与朱木恩老人的交流,这是为数不多愿意接受我们线上采访的非遗手工艺传承人,而与她的交流是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不小的惊喜和收获,通过与她的交流我也对她感到深深的敬佩。在采访中,老人告诉我们她从16岁就跟着当地的老人学习,因为很喜欢,就一直坚持到现在,但现在喜欢织带仔的人很少,人们也大都因为觉得麻烦,不愿意去动手,宁愿买也不学。现在老人有三个徒弟,原本以前只传给女生,但是现在只有男生愿意学,且愿意学的人很少,所以为了传承,老人也很愿意教给他们。老人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播下去,教给外地想学的青年也是可以的。在这短短的采访时间里,我见到了传说中正在逐渐被人遗忘的五彩斑斓的织带仔,也听到了朱木恩老人话语间对于现状的无奈,同时也明白了此次宣传活动或许会很艰难,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到的困难,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总会有收获的。

总体来说,在此次线上调研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调研者,怎样与他人更好地沟通。第一次接触尝试写新闻稿时,我的内心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的是我终于有机会写新闻稿了,紧张的是害怕写错,但好在队员们都很好,在我写后还会帮我修改我的新闻稿,使之更完善。而在做宣传推文时,则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尽我所能的去帮助其他队员更好地完善推文,尽力将我们的推文做到最好,使宣传效果最大化。

在这个科学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大时代中,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的问题上,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的清楚,我们只能慢慢的去摸索,在现代工艺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寻找平衡点,并且尽量多相互交流,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给管理者多一些建议,这也许胜过那些调查问卷许多。

小小的村庄中隐藏着五彩斑斓的织带仔,而在这美丽的花纹背后,是传承人的充满期望的眼神。这是他们深爱的文化,是陪伴他们长大的物品,但是现在这份手工艺正在慢慢被人们所淡忘,因此寻找新的传承人显得迫在眉睫。

三、实践思考篇

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当地在关于非遗文化传承方面还是有许多让人堪忧的地方,就蓝田织带仔来说,了解织带仔的人很少,即使是惠州人亦是如此,所以对于传承和发扬这样的传统工业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可以将其长期发展的。不仅仅蓝田织带仔面临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的传统文化遗产也都面临着灭绝的险境。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自觉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消亡都有其适宜的土壤和相应的人文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其存废有一定的阻碍或促进作用。大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缺失经费的支持等,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愈演愈烈;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缺乏后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在当代,掌握一定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在消失,民间技艺的传承后继缺人;

4.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大,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地位没有完全被社会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同时也特别以来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应当与利用、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城市中发挥它的文化功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应该集合多份建议,广开言路,从而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手段,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人的这份责任,争取不让每一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的手上消失,成为现在、甚至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跨越数字鸿沟,温暖老人时光

(通讯员:姜泽阳)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因之变得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然而,在我们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红…

走进一片红色热土-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走好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网淮南1月16日电(通讯员魏宏强张煜琪马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熠…

丈量民间艺韵:农民画探寻之旅

图为实践队成员欣赏农俗画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江玲摄图为阡陌绘梦实践队成员大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宿博惠摄图为实践团成员欣…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二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20日电】青春献爱,红耀滇南——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二天“在云南的东南部…

保护渔村环境,传承文化新韵

乡村文化和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深…

最新发布

中国计量大学“知行”量行团队河南省支教活动
年轻人青春的汗水应当挥洒在国家和社会仍待改善的地方。2020年暑假,中国计量大学“知行”量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的支教工作。这些支教工作虽然是短暂的,是忙碌的…
助力社区防疫,帮助复工复产
2020年7月24日至7月31日,来自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1801班的储锋在上海市闵行区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储锋作为“上海众和”公益组织的一员,走访多个社区,积极承担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
“手工艺”龙宇晴三下乡个人感悟
(通讯员龙宇晴)我的第一次三下乡之旅已经结束了,感觉和其他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过得飞快,七天前刚开启的旅程,转眼就落幕了,可以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大家都没有想到三下乡之旅还…
山东理工大学光速出击实践团赴淄博市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进行调研
8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速出击实践团前往淄博市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对光电仪器的生产过程进行调研。当日活动开展前,实践团队成员在指定地点集合,简单清点,检查汇报身体健康状态,…
线上云端支教:丰富的课程内容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一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期举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实践形式与往年不同,大部分团队由线下实践移到线上实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支教也移到…
旧村改造进行时:已搬迁村民现状
旧村改造进行时:已搬迁村民现状近几年,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东南哨村开展旧村改造计划,日前该工程正持续稳步实施。旧村子的房屋一间间推倒了,原地块上开始施工建设新的社区,村民也都领到自己的安置房,进…
以好奇之心来,携担忧之情归
(通讯员林淼妍)为完成大学毕业前参加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心愿,这个夏天,经过学校三下乡队伍的面试选拔,历经曲折我终于有幸成为“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调研组的成员,与队友和指导老师一…
安阳工学院三下乡 禁食野味 守护地球上的每一个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一颗具有生命的行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理应相亲相爱,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守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目前为止因人类捕杀而灭绝的动物约有一百多种,还…
乡约锦秋实践团-美丽庭院,向美而生,扮靓美丽乡村
乡约锦秋实践团-美丽庭院,向美而生,扮靓美丽乡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的光明村作为2019年30个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之一,一直以来都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去年,杭州市美丽庭院现…
山东学子返乡调研,共探复工复产
为响应“疫中家国·决胜小康”的号召,7月20日至8月1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先锋实践队走进各地企事业、走进社区,深入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的具体情况和社区民众生活状况。7月20日至7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