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多主体合力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新思路,8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探路者·让非遗飞”实践团线下实践队员来到了桓台县起凤镇夏三村纸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光英老师的家中。
初入家门,韩老师正在分割柳条。见到实践队员的到来,韩老师首先热情的邀请实践队员参观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在参观过程中,除了家庭装饰品如花瓶,韩老师还编制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如猪、蜗牛、蚂蚱、猩猩、海马等,其生动的形态让实践队员叹为观止。在观赏的过程中,韩老师还细致地向实践队员介绍了不同作品多采用的编制材料,如花瓶是用柳条编制而成,柳条相较其他材料而言较为坚挺,能够更好的塑造花瓶的外形,除此之外,柳条外部是圆滑的,不仅增加了花瓶的流畅感,还能够给人带来舒适的触摸感,因此韩老师最终选择用柳条来编制花瓶。小动物的编制更为繁琐,材料的选取也更为复杂。针对体积较小的动物如蚂蚱,韩老师选取了彩纸编制,因彩纸质地较为柔软,能够更灵活的表达小动物的小细节如蚂蚱的腿、须等。对于体积较大的动物,如猪、青蛙等,韩老师选用了新型环保的加工彩纸编制,这种纸的硬度介于柳条和普通书本纸之间,既能够确保编制过程中编制的流畅,还有利于后期作品的塑形,可谓一举两得。
参观完韩老师家中的部分作品,韩老师又开始介绍近年来纸编的发展现状。首先韩老师向实践队员展示了自己部分的电子作品锦集,带着这些作品韩老师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从最初的的县级比赛,到后来的市级、省级比赛,韩老师的作品收获颇丰。
然而参赛的热度并不能够带来销量的陡增,受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单人生产模式,韩老师的所有产品均为手工生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规模不能够满足市场批发的需求;其次全额的劳动投入拉高了产品的价格,韩老师也因此放弃了后期高额的宣传费用,以保持产品价格,无宣传的营销方式直接限制了纸编的市场拓展;综合以上因素,韩老师的产品仍在困境中挣扎。
通过韩老师的分析,实践队员得知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落后的生产方式而被淘汰,致使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逐渐被人遗忘。通过韩老师的分享,实践队员为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