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以来,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又一次得到了全民关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人口较少,日常生活垃圾的量也少得多。那是否代表着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比城市的更简单、更容易呢?为了更真实的了解相关情况,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凌玉婷以广西灵山县陆屋镇上炳岭村为主要实践地,于2020年7月31日至2020年8月10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炳岭村是一个传统的村子,很早以前村子里没有专门倾倒垃圾的地方,村民们会把垃圾倒在某一个地方,让其自然降解或是焚烧。在那个努力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没有多少人会意识到乱扔乱放的垃圾正在慢慢的侵蚀我们的土地与环境。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村委的组织下,村子里建好了垃圾池,并且每个村子都配备保洁员对垃圾池进行管理。当垃圾数量达到一半以上时,会有垃圾车把垃圾运走。据了解,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是村民每人每年12元,而垃圾车运走一车垃圾所需费用是400元。凌玉婷认为,从目前村子的整体生活水平来看,这个费用是很合理的。
在实践活动期间,凌玉婷实地观察几个村子时发现,基本上每个村子都会有垃圾池,但仍然有的村子把垃圾集体倒在了垃圾池以外的地方。同时,由于垃圾池的设计,有的村民把垃圾倒在了垃圾池口,这就造成了后来的村民也自然而然地把垃圾堆放在垃圾池口。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垃圾会被吹散在其他地方,对环境造又会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在对垃圾池进行几天的观察时凌玉婷也发现,有的保洁员为了防止垃圾乱飞,会采取点火焚烧的方式,虽然垃圾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长期以往对环境的破坏无疑是非常严重的。
通过采访部分村民,凌玉婷还了解到,大家对垃圾分类缺乏基本了解,也表示垃圾分类过于麻烦。同时,从村委会的干部那里得知,大概有一半的村民不愿意缴纳垃圾处理的费用,造成了经费紧张的状况。在凌玉婷问及垃圾分类在村里推行会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时,该干部表示:经费不足、村民自觉性低、不愿配合工作、环保意识不强和素质问题等都能够严重阻碍垃圾分类工作地正常开展。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凌玉婷深有感触: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求学或是外出工作,村里多数年纪相对较大的长辈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大局意识,涉及到交费的事情往往会比较抗拒,这让垃圾处理的相关工作难以推进,让美丽乡村的事业无奈搁浅。
除此以外,农村的设施建设和管理问题也都对垃圾处理工作有大影响。就上炳岭村而言,村民居住并不集中,垃圾池建设的数量和位置都难以平衡。有的地方两个垃圾池之间只间隔了三四百米,但有的村民要想把垃圾倒在距离最近的垃圾池需要骑车出门。这就出现了生活不够便利的问题。
同时,在管理上,农村不可能设置城市那样的管理机制和奖惩制度。首先,农村的基层干部人数不多,不可能偏离工作重心而在垃圾处理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在土地广阔且环境复杂的农村,乱扔的垃圾是没有办法找到主人的,奖惩制度找不到责任人又如何惩罚呢?而且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接到群众举报的可能性很渺小。
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尽管人口数量要少的多,但是要做好垃圾处理工作也是十分不易的。未来,垃圾分类的政策一定会在全国各地推行。这应该需要各地政府充分了解相应地区农村的情况,因地制宜。这期间遇到的困难是难以估计的,如何进行宣传推广,如何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环保意识,如何分配人力物力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可避免。
“保护环境,美丽乡村”需要每一位村民携手努力,积极主动地解决破坏环境的“坏”垃圾,齐心协力地建造带来幸福的“好”家园。未来,不仅有蓝天白云,还有秀水青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4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