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的当下,地摊作为我们生活中从未缺席过但也曾被一力压制的一部分,也在助力经济复苏的热潮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人们找回了充满烟火气的夏日。为实际了解地摊热度再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实质影响,疫情又在地摊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暑期调研团队走上灯火与烟火相映的街头,深入当地地摊,探寻“地摊真面目”。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了成都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圈——春熙路进行调研。春熙路片区作为成都市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在地摊经济升温之时也迅速加入了“摆摊大队”。但与人们对地摊混乱的刻板印象相对的是,在政策的调控和巡查人员的监控下,流动的无证经营摊贩几乎都变成了由主办方统一招商开展的规模化的各类市集。在这样的市集上,不同类型的摊主参与不同主办方的招商并在不同的指定地点展开经营,既方便了管理也让各类废品更容易集中清理。
在对“制噪市集”一位摊主的采访中,团队成员发现该摊主在疫情前就在经营自己的文创饰品生意,在疫情期间销售受阻而疫情后国家鼓励地摊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自己手作饰品的库存、恢复疫情期间受挫的“元气”而来摆摊的,这段摆摊期间也确实让自己的饰品销量有所提升。而在同样地段经营饰品的另一位摊主则认为从疫情好转到八月份这段期间地摊经济的热度已在退却,如何在匆匆而过的人群中让自己的经营长久下去是现在最需解决的问题。
图1 团队成员对地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
图2 团队成员来到成都“制噪市集”实地调研
而在对住家小区附近的地摊进行调研时,团队成员发现绝大多数摊主是在疫情期间才开始经营地摊的,其中近三成是学生或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是在受地摊热度感染的情况下抱着体验生活、赚外快的心态摆上了地摊。而其他的摊主则表示自己摆地摊前的生意或工作受到疫情冲击,为弥补之前的亏损而开始经营地摊,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促进消费。
图3 团队成员对地摊摊主进行采访在经营地摊的过程中,主要顾客类型不同、客流量高峰期不同的地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摊位的销售。在对客流量的调查中,团队发现商业圈附近地摊的顾客主要来源于下班后朋友逛街玩耍或者夜晚出来享受夜生活的群众、游客等,其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集中在晚上8点至11点,同时熟客率低、基本没有“回头客”的出现;而住家小区附近的顾客主要来源于下班回家、饭后散步逛街的附近居民,客流量集中于下午5点至晚上9点,时不时会出现“老熟人”。
但在创造收入的方面,地摊的收入虽然尚且可观,但由于人们对于地摊的刻板印象之一便是其极度优惠的价格,而经由正规主办方开展地摊经营活动的成本必然会比流动摊贩更高,如何在较流动摊贩更高的成本与较开店更为便宜的卖价之间取得获利的平衡也是摊主们需要去努力思考的问题之一;消费者偏好的差异也使得经营不同种类地摊的摊主的日收入有着明显差距,在同一地段经营服装类的摊主与经营食物类的摊主的日收入差距竟可以高达2000元;而如何去改变人们对于地摊的混乱、不卫生等刻板印象则与城市管理者们对地摊的持续规范管理不可分割。
然而,在近日以来来四川暴雨的连番“车轮战”之下,地摊经济原先的活力也是一再受挫,虽然在疫情带来的冲击尚未平缓之前,地摊经济的热度不会完全褪去,但在暴雨过去之后、爽秋来临之际,又会有多少“地摊热”持续下去呢?如何让地摊在雨过天晴后更快“恢复元气”值得我们思考,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地摊谋取持续发展、让地摊与城市长期和谐共处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5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