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8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美丽中国致远实践队前往黑龙江省,就该省生态复苏情况进行调研。而我,有幸成为了见证家乡生态环境蜕变的一员。从“十一五”“十二五”再到“十三五”,黑龙江省从来没有放松对本省生态环境的治理。我和我的队员们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一路走来,途经克山县、方正县,就黑龙江黑土肥力恢复情况、林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用脚、用眼、用心、用数据体悟黑龙江十五年来治理下生态的复苏情况,为美丽家乡点赞。 对我而言,这次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识了一遍这个世界。之前的我,活的很荒唐,从早到晚,我的面前都是电脑屏幕。恰巧我父亲最近也在家里工作。这样,这个屋子里就是两个从早到晚都面对着屏幕的人,一个相当奇怪的场景。我获得信息的渠道似乎也只有网络,在这之前我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离开过我的屏幕,我对世界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媒体所想让我了解的那部分。因此,这次立足于黑龙江生态复苏情况的社会实践在我的生命中就显得五彩斑斓、意义非凡起来。 为了尽量全面地考察黑龙江的生态复苏状况,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譬如各市、县的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各色各样的科技示范园区,相关产业公司,各种设施工厂,林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公园、自然保护区,还有一个个不同的村庄。我们这些探寻和访问中,真正窥见了这个社会的模样,窥见了一个政令想要施行,自上到下每个相关的、共同命运的人的努力。 我们第一个采访的政府官员是克山县西城镇人民政府的农业站长张坤柱。张站长其实不像个官员,或者说,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官员:威严地坐在办公室里,锐眼明镜心,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他更像一个农民,衣着朴素简单,皮肤因为常年的奔波被晒得黝黑。一天下来,他都很耐心地带领我们参观克山县的永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军林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永鑫农业机械服务部粪肥堆沤场以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压块中转存储站,细致地为我们讲解这些年克山县农业发展的一点一滴。黑土保护利用整治项目的流程,什么时候用什么型号的农机,农药包装物如何回收,这些他都如数家珍,为我们介绍时仿佛在介绍自家的孩子喜欢吃什么、爱玩什么。一字一句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站长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这份工作、这片黑土地,深沉而热切的爱。望着克山县绵延的黑土地以及田间绿油油的作物,这些绿色的粮食和希望中就有来自张站长的、克山县无数合作社农民们的付出与艰辛。 另一个让我印象极深的是方正县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技术员鲍燕宇。方正县的污水处理厂建于2016年《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布后,拥有全省最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与最前沿的污水处理技术。我们来访,鲍燕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领着我们参观了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他微胖,很健谈,很乐意跟我们讲他的工作、他们厂的宝贝机器。我可以看到他为我们讲解介绍AAO污水处理工艺时眼里的光,他的介绍和讲述里头有很多“私货”,都是在污水处理方面他自己的创新与设想。 “厂里已经高度智能化了,很多时候我都很‘清闲’,但我是闲不下来的人,总要找些事情做。” 鲍燕宇说,“我们已经做到全省最好了,但我相信这个‘最好’上面还有‘更好’。”我触动很深。 经历了这样的一周,我不敢说我究竟成长了多少,但是至少我消解了一些由于狭隘与无知滋生的荒谬的偏见与歧视。我将不再沉溺于网络构筑的偏见中:这是我认为的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社会的真实不存在于媒体的文章中,而是存在于我们亲自的体验中,我很感谢我能拥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改变我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是社会的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参与到它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亲自感受到社会前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政策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包括他们的影响。“黑龙江生态建设”自此开始不再是一个仅存在媒体上口号,它真真切切地由各级政府、人民,落实到土地中去、森林中去、河流中去。 此外,我终于理解了合作的魅力,在这之前我总是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很多任务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能找到一个大家都很努力的组织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同样的,经由这次社会实践,我也明确了一个当代的青年学生应该肩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不是藏在象牙塔里,而是走向社会,走向田野。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7天的实践结束了,我们各自乘着火车归家。但是黑龙江的生态建设还在继续,张站长以及鲍燕宇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在他们的努力下,家乡的山仍会继续青下去,水仍会绿下去,而这在次实践中收益良多的我也会继续努力下去,待到学成归来继续投入这青山绿水的建设中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本无字的书,每一寸红色土地都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大井朱毛旧居,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更承载着无……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山,这座承载着红色革命历史的山峦,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近日,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全体成员有幸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走进小井红军医院,亲身感受那段……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事求是闯新路:八角楼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实践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井冈山的八角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为一名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的成员,……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晨光微曦,山川静默,红船行处,故事新说。红军的一天,从急行军的号角开始,脚步踏破黎明的寂静,汗水浇灌信念的田野。草鞋破旧,意志如钢,穿越历史的长廊,每一步,都是对自由的渴望……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山精神,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为持续加强“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凸显校地共建的特色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的种子在广袤的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24年7月,湖北第……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翠绿的井冈山脚下,一抹红色的火焰在青年学子心中熊熊燃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踏上了这片孕育了无数革命传奇的土地,他们的心中,装着对历史的……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炎炎夏日,我踏上了前往湖北省赤壁市蒲纺工业园区桂花树社区的旅途,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社会基层治理的浓厚兴趣。此行,我有幸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姜鑫的引领下,深入调研了桂花树……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