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拜访一家三代,传扬方言文化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王娜

【安徽师范大学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8月18日讯】(通讯员:王娜)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塔畈乡是志愿者王娜的家乡,这里比较闭塞,传统礼法世代传承、严格遵守,所以家族等级观念至今依然很浓厚,晚辈对于长辈的称呼严格且繁琐。小孩子们从会说话时便会被家长要求“叫人”,看见长辈要热情主动地打招呼,比如一看见姑父就要立马叫“姑爷”;碰见一大群长辈围在一起聚在一起时,要上前按辈分和年龄大小一一问好等。因为她就是在这种教育中长大的,所以对于塔畈地区的亲属称谓语可以说很熟悉,但是经过今天一天的采访,她却发觉她所认为的“很熟悉”也仅能代表年轻一辈所掌握的家乡亲属称谓语。

志愿者首先来到了初中同学的家中,采访了同学的的爷爷,这是一位70岁的老人,小时候家庭条件较优越,一直读到了小学毕业,虽然在现在看来文化水平较低,但这在同龄人普遍文盲的村庄里已经算是一位受他人尊敬的文化人了。爷爷虽然读过书,但是他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志愿者也只能用家乡话和他交谈,这是我在这几天的走访中最常碰到的问题。

通过爷爷的讲解,志愿者了解到在塔畈地区将亲叔叔和堂叔统称为“佬”,并且按照年龄大小分别称呼为“大佬”、“二佬”……“小佬”,若自己的父亲是叔叔辈中排行最小的,便没有了“小佬”这一称呼,将“佬”的配偶称之为“妈”,并按照“佬”的年龄大小依次称之为“大妈”、“二妈”……“小妈”;将弟弟和妹妹统称为“妹”,并无性别之分,并且无年龄区别,尽管他们已经年过古稀,哥哥姐姐们依旧称之为“妹”,这一点是塔畈地区的特色;将舅舅的配偶称之为“舅娘”,舅娘的大小称谓和“妈”同理;塔畈地区将表兄弟统称为“老表”,堂兄直接称“哥”,堂弟称“妹”,堂表兄弟之间有所区别,但是堂表姐妹之间无区别,都统称为“姐”或“妹”,其中妹妹还可直呼其名。以上所说都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到塔畈地区亲属称谓语的特色,但是要说这里最有意思的亲属称谓语,还得说爷爷奶奶对于孙子孙女的称呼。除了常见的“大宝”、“小宝”以外,还有称其为“儿子”的,这是年轻一代不曾了解过的,称孙子或孙女为“儿子”是爷爷奶奶对孙辈宠爱亲昵的表现,比如孙辈回家时,奶奶会说“哎呀,我家大儿子回来了啊!”除此之外,男女结合成家庭并且有了孩子以后,对于姻亲亲属的称谓语会从“姐夫”、“妹夫”或名字等转变为跟着自己的孩子叫“姑爷”、“姨夫”等,对于他们的孩子,也转变为称其“老表”。有了后代以后,对亲属的称谓转变为跟着自家孩子叫,这样一来,明明是平辈人,但是互相之间的称呼却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明明是长辈,但是对晚辈的称呼又变成了平辈之间的问候,这种情况在塔畈地区极其普遍。

采访完爷爷后,王娜了解到爷爷那一辈的人和她这一代人所使用的亲属称谓语有很多的相异之处,于是她又采访了同学的弟弟,小弟弟今年才14岁,就读于家乡的一所中学,普通话很是流利。根据他的回答,王娜发现他对于家族亲属的称呼语和自己所掌握的基本无异。对于这种情况,王娜表示:“这说明我和他所相隔的这七年,对于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并没有产生遗弃和革新,只是因为他从小便随父母在外长大,对于家乡的亲属称谓语不是那么的熟悉,掌握的也不是很全面。但经过我的启发和哥哥的提醒,他也能完整、准确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

家乡的老一辈都只会说方言,所以志愿者们几乎无法用普通话和他们沟通,但随着家乡流动人口的增长,中年与青年人基本可以讲出流畅的普通话,青少年中大部分人从小便随父母在外生活,普通话流利且标准,甚至有一部分的孩子已经不会说家乡的方言了,这让方言的传承遭遇了巨大的威胁。

志愿者王娜指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团队组建的初衷就是了解安徽部分地区的方言文化,从亲属称谓语中体会安徽人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安徽部分地区的方言收集与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我们在实地调研的同时应该时刻思考方言为什么变成了被侵蚀的弱势一方?在普通话日益普及化的趋势下,方言今后会怎样发展?方言是否会逐渐被普通话同化?方言的研究和流传意义究竟在何处?带着问题去探究,才能有所发现,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出新。”

志愿者们一直认为“我们有一定的积累,我们还年轻,我们愿意学习和奉献,所以我们一直在路上!”

写稿人:王娜 图片拍摄者:朱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9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三下乡”——我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三农,筑梦乡村

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党员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与……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一心筑梦伴成长,实践激扬青春志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熔铸民族之魂。7月6日,枣庄学院……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

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耕者有其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响应国家号……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家电维修进乡村,志愿服务暖人心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基层传播青春正能量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支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双方就党建工作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伏山湾村书记情……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之科技筑梦

为丰富乡村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增加孩子们的科技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团于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智慧进社区,科技小课堂”活动。小朋友们,……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三下乡】“扶贫落实处,调研要先行”——长江师范学院志愿者开展助力扶贫问卷调研活动
(通讯员马雪)为切实精准扶贫举措,8月18日,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志愿者冉乐于重庆市酉阳万木镇月亮村开展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活动,月亮村部分驻村干部、部分村民参加。为获得更加精准具体的扶贫信息…
社区志愿防疫,传播实践魅力
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它来得那样突然而又猛烈。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便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疫情的战火,全国一片红色预警。各级各地的医院、医务室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担起了抗击疫情,守…
广东学子三下乡:返乡大学生情暖童心,爱心义教共度“七彩假期”
。大学生网报肇庆8月18日电(通讯员李淑怡)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富强的因素。因此,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佛山科…
疫病无情福医有爱,最是动人“志愿红”
疫病无情福医有爱,最是动人“志愿红”为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8月18日,福建医科大学“医心为民”实践队队员彭怡前往莆田市城厢区南门西路龙德井389号市第一医院,参与防疫志愿活动。…
连线抗洪一线人员,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当层层洪浪邂逅盛夏的烈焰时,是否会给人们带来一片清凉呢?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化材学院助力抗洪实践团队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日,团队开展邀请抗洪官兵科普抗洪知识类…
安徽师大学子访剪纸艺人何伟:执剪十余载,光影匠人心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于8月7日下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了陕西剪纸艺人何伟,队长何佳琪和何伟老师就剪纸这项传统手艺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他们的对话中也重…
“街巷烟火”之行——地摊调研 day 1 总结
8月16日晚18:00,我们街巷经济调研团开展了实地调研的第一次总结会议,队长发言总结第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下一步活动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各成员讨论总结,总结经验,从中吸取教训。首先,就今天的访谈中…
渐行渐远的老行当—篾匠
渐行渐远的老行当—篾匠在南方地区,总是有着成片的竹林,篾匠对竹子的依赖跟对耕牛、对土地的着恋一样,因为竹子对我们的生活实在太重要了。做饭用捞生饭的竹捞、饭里面隔水的竹垫、装谷子挑谷子用的竹箩、…
普通大众加入临时摆摊 掀起地摊热潮
8月16号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街巷经济调研团开启实地访谈的第一天。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调研团成员按照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所安排的访谈计划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前三天针对的是对于摊主的有关问题访…
兴趣助力乘风破浪
我们一起学习了十一个课时,相处了大半个月,近来我们师生俩乘上了兴趣的快艇,把学海李翻涌的海浪都碾在艇下。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状态应该是最合拍的状态了。你知道吗,志峰同学?当我知道你自觉预习了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