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观察心得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胡珞彤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71年的岁月,带我们经历了社会的沧桑变化,国家在磨砺中强大,人民在苦难中成长。如今,我们苦尽甘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发生了质的飞越。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历史成就观察活动中,能深入实地回顾和见证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我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在观察小队分配好任务后,我也规划好了属于自己的行动方案。首先,在保证安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就近在附近的村镇展开调查和素材的采集,采集到的素材包括:垃圾分类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旧建筑改造等等。接着,是在外婆的帮助下,对外婆家的老物件进行了收集,包括老照片,胶卷,灶台,老摆件等等。

然后是对社会发展的亲历者,也就是的外婆,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围绕“衣食住行”展开。

在聊到着装的变化时,外婆回答说,以前会种植棉花作为冬天棉被棉衣的原料,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会请 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衣服为家人添置新衣,一年一次新衣,那么看来老话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倒也没显得那么夸张了。那时的衣服款式也极为单一,颜色以黑色蓝色为主。现在人们的条件好了,可以在实体店甚至网上买衣服,衣服的颜色和款式也各式各样。

接着我们有聊到了吃的问题,外婆说,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连白米饭都是很珍贵的,更不提吃肉了,一斤猪肉只要七毛,对那时候的人来说也显得十分昂贵,肉食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而采购猪肉还需要走十几里路。人们生火做饭,用的是老式的灶台,现在是煤气灶,油烟机,电饭煲……应有尽有。

再来,我和外婆聊到了住房,外婆说家里最穷的时候,外公兄弟五个,一人只分到一间房,房子连楼板也没钱建。原来家门口的大池塘四周都是田地和泥巴小路,现在是鳞次栉比的楼房。聊到出行方式时,外婆说在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里,人们的出行方式非常单一,出门全靠一双大脚,自行车都是少有的,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想出门家里有汽车,不想开车那就刷老年卡坐公交,想旅游就去老年中心报名旅行团,外婆骄傲地说,自己已经去过北京,上海,香港……很多地方了。

采访结束了,外婆还意犹未尽地和我聊起以前的嫁娶的风俗,什么“六斤头”,冰糖,棉被做聘礼……还聊到在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的年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听什么“浦江大琴”(听外婆的描述像是现在我们说的“评书”。)总之,很多事情亦好亦坏都已随着时光淡泊,但那段苦中作乐的岁月却默默成为她一生的记忆…

整合完素材,我对中国71年来的沧桑变化,感慨万千。是苦的记忆换来了甜的回报。衷心希望我们的祖国母亲繁荣富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8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智启田园:日照农户的智能农具挑战与展望

在日照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土地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农户对当前智能农具的看法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智能农具促发展

在了解了日照农业发展情况后,队员又进行了新的调查。在新的一次调查中,队员到农村地区去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访谈,了解日照农户们目前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和目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智慧农业赋能 助力粮食增收

近期,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深入乡村,调研当地农户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智能农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日照农户拥抱智能农具:革新生产,迎接未来农业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场由智能农具引领的农业革命正悄然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技术逐渐渗透到农户们的生产生活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诸……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赋能日照农业

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村,探索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下乡,慧农同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具逐渐走进了农村的生产生活。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地区农户对智能农具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在刘兆宇老师指导下……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日照农村:智能农具与农户心声的探索之旅

夏日炎炎,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于2024年8月8日前往日照市农村地区深入实践,他们此行目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了解农户们对智能农具的看法……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访农问俗知民情,智耕试种知稼情

为了解农村地区对智能农具接受程度和生活生产问题的任务,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举办了以“访农问俗知民情,智耕试种知稼情”的主题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福建学子探寻非遗文化,走进笊篱人生
笊篱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传统的烹饪器具,用竹篾、柳条、铅丝等编成,烹饪时,用来捞取食物。手工笊篱的制作工艺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门传统技艺,福建农林大学暑期三下…
植物保护学院商场人流量调查实践纪实
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旨在锻炼学生、了解社会、做些实事、解决问题。都说下乡的日子是艰苦的,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而且他们相信他们的选择,并为之坚持、拼搏到最后!他一直坚信,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洗礼…
拒食野生动物宣传实践活动报告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因其生活在野外,且生活习性不同,会携带大量病菌、寄生虫(卵)等,特别是一些人畜共患疾病,是移动的传染病源。野生动物往往携带未知病毒,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高,对人体健康及公共卫生…
防控疫情助复工,社区服务伴我行
防控疫情助复工,社区服务伴我行“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你们,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点亮生命之灯;我们,守护后方,用青春信念作为坚强后盾…”7月15日,“复工复产,助力社会”社会实践队通过为医护子女…
觅一方国家森林乡村,悟其乡村振兴田园风采|岭师七色光小队云吟走访记
2020年8月12日,携着微微小雨,岭南师范学院七色光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走进了美丽的新兴县新城镇的云吟村。云吟村是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下辖村,始于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建村,该村位于山谷丘陵,…
助力社会复兴实践队 8.9
知识改变命运,不论山村还是城市里,孩子们只有学习,改变命运才有可能。2020年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复工复产,助力社会”社会实践小队队员吕吟啸通过涉村镇初级中学的一名老师,找到了一名留守儿童。…
我院向草原“云上乐学”社会实践团:继传统经典,承优秀文化
(据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道)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孩子们了解汉字起源,8月12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向草原“云上乐学”社会实践团对来自内蒙地区的17名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
奉献自我,回报家乡
奉献自我,回报家乡新年伊始,一碗蝙蝠汤让大家原本正常运转的生活,突然失掉了顺序。家乡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人多少多少都会关心挂念的。2020年7月1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防疫复工,助力…
疫情期间在河南省新县千斤乡兴晟教育 为暑期学生补习功课
在疫情期间,受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千斤乡兴晟教育补习班的邀请,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19级学生王金山、马科扬、徐荣臻、宋海龙、桑龙飞等人与朋友一同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千斤乡的兴晟教育补习班…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了响应学校号召,暑期期间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为了丰富我们自己的假期生活以及提高自身素质涵养。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目的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人生历练,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