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烟台大学人文学院特色团队“语同声”的实践活动并没有由此而终止。在疫情下探索扶贫教学新模式,成为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的重要突破口。
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虽然使学生人数有所减少,但却带来了精准教学的良好效果。对于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汉字,小朋友们可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从汉字的字形入手讲解文字,能够让孩子们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没有太先进的设备,没有太讲究的工具,我用纸笔通过象形结合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一个又一个汉字的来源。“日”、“月”的通俗易懂,“上”、“示”的抽象精巧,他们在接受这些的同时也提出了疑惑:“为啥日的中间有一横?”“月中间的两行又代表什么?”。这些疑问也让作为老师的我陷入沉思,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更长的路要走,也有更多的知识与深意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因为兴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研究。
说文解字在古代是小学生的知识,而在现在,如果不刻意学习人文学科与相关科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了解汉字的渊源,这在我看来是一大遗憾。作为人文学子中的一名,能让孩子在懵懂时了解相关知识,产生兴趣,哪怕有一丝想要深入研究的冲动,对我来说也是成功的。
下午的午休过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给同学们上了“舌尖上的聊城”一课。作为聊城人,孩子们对聊城美食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通过手机上的图片,我给他们介绍了东阿阿胶、聊城熏鸡、特色呱嗒……小男孩兴奋地说:“我刚吃完午饭就饿了!”
这一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一起聊天,一起成长。当孩子们叫我“老师”时,我总是心中微微一颤,不自觉想自己是否能称得上这一称呼,能否对得起这一称呼。一声老师,承载的是他们对我的信任,对我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对未来的奋进与向往。
八月伊始,疫情仍未结束,空中骄阳似火,室内喧闹连连。因为孩子们的笑脸,这个夏天不再炎热;因为满堂的笑声,抗击疫情必有温暖常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