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五邑大学文学院暑假社会实践的访古寻红调研团队成员7人深入河头镇双村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旨在了解东坡文化在当地对后世的影响,宣传东坡文化,发扬东坡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重视人才,慷概助人的精神,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得到东坡文化的熏陶,以此助力双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特色文化村的建设。
采访当地老人,了解双村情况
谷雨季节花绽放,艳阳高照温度涨,上午9点半,迎着朝阳调研队志愿者按时到达目的地——双村。在双村负责人的带领下,调研团队随机采访了当地的老人陈坚体老先生。陈坚体表示:“在政府以及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文物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现在的双村是还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文明村,村里有汉石渠阁瓦砚、还砚亭、东坡楼、聚奎井、古民居等市博物馆一级保护文物,还有600亩的原始森林公园,双村现在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村里人才辈出,年年都出许多大学生,青年教师”。可见,双村族人没有辜负苏东坡的厚望,不断的发扬苏东坡读书精神,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为调研成员采访当地老人 谢周发 供图
参观汉石渠阁瓦砚,了解双村起源
随后,陈坚体先生热情的领着志愿者们走进了双村第一个调研地点——还砚亭。亭中有有一四方桌,桌面上放着一个瓦砚,陈老先生介绍到这个砚乃是苏东坡的赠送的宝砚,是真正的稀世珍宝。在陈老先生带领讲解下,调研人员了解到苏东坡与双村的许多典故。
北宋年间,苏东坡结束瞻洲流放乘船向北部驾去,遇台风天气,船被迫靠岸,来到了滨海小村-兴廉村呆了40天(现遂溪乐民镇),期间双村陈氏五世祖陈梦英恰巧在此教书,对其盛情款待,苏轼得知这是赫赫有名的陈懽的玄孙,两人一见如故,便拜为道义之交。陈梦英听从苏东坡的建议,带领当年的兴廉村举族迁居到十几里之外的地方并改名双村,处于贫困时期的苏东坡还自掏腰包为其赠送了良田,嘱托以此田所得收入资助陈姓族人读书,后人称之为“助贤田”。说到此,陈老先生表示如今陈氏族人一直谨记先祖遗训,很好的继承了苏东坡贤田助学之风,勤奋耕读。
图为汉石渠阁瓦砚 谢周发供图
参观古文物,体会双村精神
随后,调研人员在陈老先生的带领参观了陈氏宗祠,东坡楼,叮咚井(聚奎井),古民居等市博物馆一级保护文物。
叮咚井内刻有“金、木、水、火、土”,据说这是在当时的古涧中,泉水流淌,叮咚作响,苏东坡与陈梦英游览于此,感受到这般情景,感觉风水极佳,便建村于此,把一块石头凿出了“聚奎井”,寓意为双村村址乃东坡先生所选,天命所归,祥瑞之兆。陈氏的后代更是以这五个字为偏旁字首,循环定辈分。当介绍到双村如何鼓励族人读书的时候,陈坚体表示:“双村成立了专门的求学基金会,成立之初由族人捐献来帮助学子完成求学之路,同时效法东坡贤田助学的做法,在村集体土地上划出200亩地,以此地所得来源源不断帮助求学之人”可见双村人慷慨大义,勤奋耕读的精神已成为双村人的行为准则。在参观过程中,调研人员还了解到双村不仅是广东省文明村,更是当地人眼中的教师村,陈氏中更有一家人有十个教师。每年的教师节,就成了双村的“宴师节”,村集体每年都摆上七八桌酒席,宴请教师、乡贤,共商教育大计,尊师重教之风很是浓厚,并且每逢冬节(冬至),双村村民秉承祖先遗训,不惟“祭祖”,更大张旗鼓“祭贤”,即阖族拜祭苏东坡,以求文笔。新春之时,双村人则斗对联,制雷歌,所做作品列于文化长廊之上,目前为止出东坡诗刊五期,共五言、七言诗几百首。双村文化之风盛行让人内心的波澜无以言表。
双村还砚亭——市博物馆一级保护文物 谢周发 供图
调研成员参观叮咚井 谢周发 供图
调研结束,回顾调研宗旨
中午12点30分,此次调研活动画下完美的句号。双村不仅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也非常优美,通过此次双村的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人员纷纷被苏东坡的赤子之心和慷慨大义行为所感染,被双村为历史传承和培养人才所做的努力而折服。并表示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养,积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响应多彩乡村主题的号召,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对陈坚体老先生和双村书记的辛苦讲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