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为了解乡村教育中美学,尤其是在地性的传统文化美学在当地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以便为后续高校赴少数民族村落支教提供参考,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行.见美”社会实践团彭水分队前往彭水县民族中学进行走访调研。实践团分队成员与彭水民族中学教研室张国强主任以及资深班主任冯兴琴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民族中学特色的民族教育,探知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教学环节中的融合与传承,也听取了近几年民族中学探索民族特色教育助力文化振兴办学模式的经验和成果。
民族中学的张主任着重从学校的层面向我们介绍了民族中学的特色办学模式:以民族特色为招牌,以文化传承作摇篮,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担当,世界眼光的现代学子”。他进一步介绍,民族中学目前主要通过举办采花山(苗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形式)节比赛,开设专门的苗语课程,开设民俗博物馆,与当地民俗景点合作开办研学项目等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实现民族特色教育。而最后谈到这种尝试的价值时,张主任指出:一方面这种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进而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切合了我国文化强国的大策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彭水本身“民族,生态,文化”的发展战略以及旅游致富的发展主题之下,复兴少数民族文化同样成为彭水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他认为彭水乃至更大范围内,以民族特色教育为代表的当地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认为这个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问题,同时逐步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和灵活的教育系统人才管理机制,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和复杂的教学要求,探索更加深刻而富有趣味的教学模式,真正地把宣扬当地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冯老师则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她介绍道民族中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特设的民族课程来进行文化的传承,例如学校专门从贵州凯里,六盘水等苗族文化保存的比较好的地区招募了苗语老师,到学校教授初一的苗语课程,希望在如今应试的大背景下,在学习压力还不大的时候,让孩子们能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而在传统的课程中,由于教师本身对民族文化这一块了解的也不够深入,也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加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她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民族特色课程专门化,而不是在常规课程中实现,毕竟现在中国的国情之下,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应对中考高考,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也相当重,不太可能在传统课程中融合民族文化的内容。
经过访谈调研,分队深入了解到了彭水县民族中学特色办学的宗旨和策略,认知了民族文化与应试教育结合的现状与前景,为实践团未来前往少数乡村支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做好了思想准备。
建行·见美实践团
记者:张焕
拍摄:张孟瑶
2020年8月11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