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创+”时代文化赋值助力乡村振兴模式调研团山东省分队的线上调研活动正式开始,调研由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学生许晨熙、杨曦涉担任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8月5日,在经过前期的案例资料收集、整理与汇总之后,山东省分队调研的后期总结分析工作正式开始。以下为部分案例资料的总结分析:
案例一:德州市夏津县前村古桑文化&乡村旅游
一、前屯古桑文化村落基本情况
前屯古桑文化村落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于2019年9月开始建设。本项目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以庭院经济为主体的桑文化古村落。利用庭院发展桑产品加工、休闲民宿、文创小院等,形成集展览、创作、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
项目包含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动“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成立“椹好”、“椹安”、“椹和”、“椹乐”四个志愿服务组织,以自治为基础、德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模板夏津实践提供组织保证。二是传统文化振兴,着力打造“黄河故道古桑文化村落”。实施街巷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设古桑文化馆、重建在历史上曾经享誉夏津的大义学“杏坞书院”等,立足桑文化,挖掘地方历史,将村庄打造成极具鲁西北民俗特色的“椹王古村”;三是发展“庭院经济”。组织村民进行院落的改造、美化与提升,利用庭院发展桑椹干、桑叶茶、桑皮纸、桑食品等家庭工坊,以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探索“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文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活动场所,使杏坞书院成为前屯人优良传统和古桑文化精神的象征。
目前,前屯古桑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工作已经完成,该村已经成为黄河故道古桑文化村、独具黄河中下游民俗风情的“椹王古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夏津实践。
二、前村古桑文化村落建设经验
(一)编规划、强引领,立足“富”字强化顶层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科学指导前屯古桑文化遗产村落的打造工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生态旅游区相关人员积极与规划设计公司对接,经过多方考察,确定由河北乡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景艳团队进行总体设计。从旧村改造、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义学”教育、乡风文明等多方面对前屯村进行顶层设计,着力实现“村子要美、院子要活、园子要富”的目标,为前屯古桑文化遗产村落打造工作提供顶层设计。这些规划设计紧密结合了前屯村的实际情况,立足前屯村美民富的发展目标也契合百姓的追求,接地气赢人心,从而为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听民意、解民生,突出“实”字解决百姓疑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虽然绘就美好蓝图,但老百姓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致使工作难以推进。起初,由于工作刚刚起步,百姓对此十分担忧:总担心政府搞面子工程;总害怕仅仅是环境改善,对自己没有实际作用;总忧虑达不到规划效果,自己还得投入时间精力;对于描绘的前屯规划不敢去想。为此,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旅游区工作人员、规划设计公司常总,一早便到百姓家中了解百姓的心声,为老百姓讲政策、讲思路,描绘打造后的效果,村民的顾虑才有所弱化。同时,带领群众去周窝音乐小镇、寿东粮画小镇参观学习,让百姓看到原来普通村庄打造后的效果,使百姓充满希望,相信梦想。通过多方努力,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百姓回报,前屯百姓思想获得解放,积极性空前高涨,也将打造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大家纷纷投入到前屯古桑文化遗产村落打造中来,前屯村褚连可老大爷卖掉了自己的牛羊,刘传峰打算将自己的小院打造成桑椹加工院,褚连礼自己出钱将自己的院子粉刷,类似的人比比皆是。
(三)重党建,立标杆,强化“活”字凝聚党心人心
党建引领,凝聚人心。为全力推进前屯古桑村落打造进度,村两委切实转换思路,灵活应对。成立由村委会成员、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9名工程质量监督委员会,立下“一心为百姓、绝对无私心”的军令状。在资金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村委集资9万元启动资金,确保古桑文化遗产村落如期施工。党员也是率先垂范,老党员褚连可表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卖掉自己的牛羊,参与到前屯古桑文化遗产村落的打造中来。大家都将村落打造当作自己的家事,自己无偿出工,为前屯古桑村落打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村美民富,欣欣向荣。如今的前屯古桑文化村落已完成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节让前屯古桑文化村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年会上的剪纸、糕点、前屯特色水煎包、虎头鞋、杂粮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游客络绎不绝,为老百姓带来一场极具“本土味”的年货盛宴。现在,桑文化展馆、生态餐厅、精品民宿、茶馆、桑皮纸小院等项目深得游客喜爱,成为游客游览前屯的必到网红打卡地。在这基础上,生态旅游区盯住发展不放松,计划通过建立旅游发展公司,实现统一管理目的,通过德百旅游小镇的带动及前屯古桑文化村落的打造,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百姓吃好“旅游饭”,真正让文化旅游产业惠及全村百姓。
案例二:聊城市茌平区肖庄镇“重耳望乡处,万家大枣红”
肖庄镇基本情况
7金牛角新村小高村、王菜瓜村、落角园村。通过发展扶贫产业2016年金牛角新村小高村、王菜瓜村、落角园村退出,2017年枣乡新村许庄村、朱楼村、郝庄村退出。2016年以来,利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540万元,在6个省定重点村建设扶贫产业项目14个。分别为枣乡新村2016、2017年光伏项目6个,2016年许庄村乡村旅游项目1个。总投资285万元。金牛角新村2016、2017年光伏项目6个,2017年落角园村乡村旅游项目一个。总投资255万元。
(一)肖庄圆铃大枣生态园
肖庄镇地处黄河故道,自古就是博陵大枣的原产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大枣栽培历史,曾是历代必选的“贡枣”,为名贵特产。肖庄镇加大圆铃大枣生态园的建设,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先后建成望晋台、孝慈湖等传统文化景点及人文景观,并于3年前通过国家3A级景区认定。大枣园最值得圈点的一处景点叫“晋台晚照”,它是古博陵八景之一。传闻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齐国,齐桓公在齐边境重镇博陵筑一高台,供其眺望故土,故称望晋台。如今,肖庄镇在生态大枣园区重建了望晋台。夕阳西下,四周一片静谧,登台远望,你会被那种“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淡淡乡愁所感染。
(二)中国兔文化博览馆
中国兔文化博览馆建成于2018年3月,建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是集科研与兔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展馆。在馆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兔文化,包括了兔子的起源,兔子的行为特性,兔子的习俗等,馆内配备最新的全息成像技术和最具潮流的环幕影院。馆外有网红彩虹跑道、宠物运动会、兔子迷宫、宠物兔舍、野生模拟区等多功能区域,还可以与乖巧的宠物兔亲密接触,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
肖庄镇文化旅游建设经验
挖掘深层文化基因
聊城市茌平区肖庄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大乡,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这里出产的圆铃大枣果实饱满,品质优良,肉厚核小、色泽艳丽且营养丰富,曾是历代必选的“贡枣”,为名贵特产。肖庄镇政府利用这一文化基因建设了农业生态园,每年都会举办圆铃大枣采摘节吸引游客进行采摘,让游客在体验田园风光的同时,享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让身心得到放松。圆铃大枣通过良好的宣传,在鲁西地区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游客及消费者对于圆铃大枣的认知就会变成高端、富有文化底蕴的产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就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合发展。因此,通过文化手段包装、宣传特色产品,发展旅游业,提升当地以及产品的知名度,这是留庄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探索开发旅游新要素
肖庄镇原先并没有兔子养殖的传统,肖庄镇政府发掘农业价值,将兔文化和兔子产业引进贫困村小高村里,创造了一个新的农业文化发展点,并把它做大做强,通过发展畜牧业,又和旅游做了结合,通过兔文化这个点把乡村旅游推广出去,对整个鲁西平原在没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去发展旅游工作、实现乡村振兴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村民也变成了“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除此之外,中国兔文化博览馆目前还与学校合作,利用博览馆和养殖基地发展研学旅行,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博览馆内还引进了大型3D环幕电影,通过科技感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留庄可以以文化IP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梳理出景区特色内容,结合当下的话题、风格等流行趋势,去创作IP产品,利用文化IP的独特性、故事性、互动性以及符号性等特点提升景区热度,打造景区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农业产品的价值。
明确产权
肖家庄镇充分实施了全责分明的扶贫产业的“四权分置”。一是明确了所有权扶贫产业项目建成后,肖家庄镇根据上级要求,已经把所有产业项目确权到村,做到了产权明确。二是放活了经营权根据肖家庄镇扶贫产业项目的特点光伏项目为村级自营,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租赁给承包户,使得扶贫资产产生了更好的效益,增加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的收入,三是落实了监督权。大量扶贫资产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好、利用好是确保扶贫项目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肖家庄镇监督管理权落实到肖家庄镇经管站,扶贫资产形成的资产由经管站负责资产移交和登记,扶贫项目的收益由经管站负责管理和发放。四是保障收益权,扶贫产业项目的收益除了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以外,剩余留存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
留庄镇若能以文化包装开发现有的农业及旅游资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游客到达目的地后将会进行大量的消费,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加了政府的税征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宣传了当地的文化,这将会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其他同类型的景区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0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