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实践队伍“辽”原之火实践队在今年7月29起分别前往了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抚顺市等地展开了调研,旨在调查重工业的历史沿革与转型情况, 在实践的前半部分我们主要通过走访博物馆、采访过来人去了解历史,在回望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令我感触颇深的是老工人的讲述,他们在当年的下岗潮中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失去铁饭碗的他们只能另寻出路,要吃饭、住房还要供子女上学,的确是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就抱有疑问下岗潮是什么原因,好在第二天就得到了答案,1905文化创意园的负责人表示因为当年是大企业小社会的运营模式,很多企业都要包揽工人们全家的日常起居与工作,尾大不掉,严重拖慢了当时的企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进程,而且,铁饭碗会使得人丢掉竞争意识,人变得懒惰,影响企业业绩,早在古代古人就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这到现如今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人有惰性,如果生活太安逸会失去创造力与工作激情,因此铁饭碗必须打破,我们作为学生也更应该警惕安逸的危害,拒绝懒惰,时刻保持学习与进步,时刻有忧患意识。这也表现了当时政府与企业的前瞻性,但是在老工人下岗后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补贴,令很多人在一段时间内生活困难还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园区负责人在与我们的谈话中还提出我们大学生需要多学习行业历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他也和乐于与我们分享这些故事。这很有道理,古人提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没有任何事业在没有打磨的情况下可以长足发展的,然而打磨的技巧则要在历史中学习,取其长而摒弃其短是发展的关键,其中很重要的是学习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事业如此,人也是如此,要始终保持一个学习历史,面向未来的态度,我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很多在人生中需要避免踩的雷,历史书都已经告诉你了。”这句话一直警醒着我,让我一直注重历史,保持反思与进步。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采沉区的现状了,看着那些照片我难以想象这里经历过多少磨难,因为采矿,很多区域发生了下陷,形成了沉陷区,一到下雨会形成积水,而且这些积水并没有办法自然排出,只能需要人工抽水。在小时候听说过在山西煤矿处曾因为采煤导致大量的房屋沉陷,我当时是很不相信的,直到了解了采沉区的现状,才知道矿物开采真的会对地面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在水中泡着的房屋令人心悸,仿佛在诉说着矿业辉煌的历史下的代价,虽然政府因地制宜修建了极具纪念意义的采沉记忆公园或者在人工修复后进行复垦,但矿业的辉煌却已经不存在了,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不过这样应当给以我们警惕,我们不应盲目的开采矿物,要谨慎的探测开采可能带来的后果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在开采后填充替代物防止沉陷,类似的情况以后还有可能在海上发生,是否能保障船只与海上平台的安全而不被海底沉陷影响。东北振兴的概念早在我小学时就已经听闻,但是能源转型并非易事,随着工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减少,土地沉陷,开采难度加大,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于那段历史要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更好的面对未来并制定出正确的转型策略。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如今的繁荣,还要铭记百年来先人为我们夯实的地基,东北工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不能忘记的。也是这段历史,会帮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中找到方向。(通讯员 杨瑞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0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