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查非隔代抚养家庭的特点、状况、功能水平,给本次实践提供良好的对比材料,从而研究非隔代抚养中成长的儿童情绪和行为发展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积极开展了“隔代抚养对儿童和老年人影响现状调查”暑期实践,2020年7月29日,团队成员对杨女士一家进行了采访。
“带孩子,有老人帮忙肯定更轻松,但任何时候父母的位置是不能缺席的。”
这是杨女士采访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她和丈夫育儿的核心观点——父母的陪伴不可或缺。
团队成员在杨女士家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切身感受到他们家平等开放教育观的影响力。
一年级的小弟弟不仅主动给成员打招呼、端水,还在成员指导他查字典后,开朗地笑着说谢谢。在父母填问卷时,就到一旁自己学习起来,全然是一个乖巧懂事又活泼开朗的小孩。
在他找不到东西,团队成员帮他找时,他爸爸严肃地对他说:“怎么可以让姐姐帮你找呢?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体现了这家人教育的奖惩分明。
杨女士是一位80后一年级小学生的母亲,在团队成员访问她家时,杨女士一家三口热情地表示欢迎,并坐下来耐心地听团队成员介绍采访的目的和流程,气氛其乐融融。
一家三口一起了解采访材料
团队成员首先对杨女士家庭的背景做了大致的了解。据她所说,自己和丈夫原本居住在更偏远的地方;在孩子快上小学时,二人毅然决然辞去原本的工作,奔赴到更发达的这片城区里来,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成员发现,杨女士家中没有老人的身影,于是针对杨女士对隔代抚养的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您和丈夫工作这么忙,有没有想过让老人来带孩子呢?”
杨女士在采访中表达想法
杨女士说:“家里的老人其实都尝试带过,但到后来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带比较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两代人的教育观不太一样。”
“关于两代人教育的问题,并不是说隔代教育不好,还是要看老人的思想意识能不能跟得上时代的教育观念。带孩子,有老人帮忙肯定更轻松,但是任何时候父母的位置是不能缺席的。”
相较于祖辈抚养者,父辈抚养者文化水平、教育素养都偏高,也会比祖辈更实时地关注最新热点和信息,及时地给予孩子关注和关心。
比如当今儿童抑郁问题,父母在浏览大量相关热点事件后,会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更加注重自家孩子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关爱,而老人由于其成长年代过远和对新信息接受力更弱等缘故,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造成诸多隐患。
接着,杨女士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平等、尊重、开放。
她说道:“最近在看《窗边的小豆豆》,里面讲到了平等、尊重、开放的教育,可能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太符合,所以不能片面地去教育书面化,还是得在大环境背景下去尽量适应。”
她认为,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和疏导非常有必要,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的发展,毕竟培养强大的内心和意志力才能让他将来独立地去面对生活。
从她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当今新一代父母们已经摈弃了很多陈旧的观念,渐渐从控制孩子、束缚孩子的思想禁锢中脱离出来,在新时代开放共通的大环境下,学习国内外不同的育儿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合成越来越看重平等尊重的开放观念。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是一味的控制和急于求成,未来不可把控的因素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
杨女士一家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采用民主教育方式的家庭,子女表现为独立性较好;而专制或放养式家庭教育出的子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父母不是“操纵者”,而是“引路人”,父母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教导给孩子,但不应该逼迫孩子去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的任务是将孩子的方向引上正道,同时也要尊重其个人自由的发展。
正如杨女士丈夫所说:“我们也不能管到太多,父母的教育,还是更在于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
杨女士夫妇填写调查问卷
这样一个父辈抚养的家庭让团队成员深有感触。
杨女士一家采用民主、开放、尊重的教育方式,不仅注重孩子的物质条件需求,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层面需求。这样的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孩子非常懂礼貌,也能安排做自己的事情。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是巨大和无可替代的。
因此,正如杨女士所说,父母不应该缺席孩子任何一个成长阶段,应该扮演好不同阶段不同的重要角色,才能让孩子在阳光、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
(李思颖)
(责编:李思颖、孙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