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看看天空本来的样子
我出生在一九九七年的山西大同,没错,就是那个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中国“煤都”的地方。小孩子对能源、对环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我看到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那时候并不懂什么“蓝天”,只以为那带着一点焦黄的色的灰,就是天空本来的模样。
也许大家对大同这座城市并不熟知,但对生活必需品煤炭一定再熟悉不过。小时候课本上讲:“在几百万年前的史前,大同地区是一片浩瀚无际的湖泊,史称‘大同湖’。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经过地壳运动,广袤的原始森林变成了丰富的地下宝藏——煤炭。”课本上的描述对年幼的我似乎太过虚幻与遥远,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什么湖泊青山,只有开满超载拉煤车的道路两旁的杨树叶上经常会撒下灰尘,而我和小伙伴们习以为常、无所知觉地在杨树下玩耍,我们灰头土脸地追着煤车跑,嬉笑打闹中,各种花里胡哨的衣裳,就成了幼时脑海里那条路上最绚丽的明亮——这大概就是我至今仍喜欢花里胡哨颜色衣服的原因吧!
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外地人的眼中,大同似乎也只有煤炭了。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使大同市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同煤矿于1949年8月成立,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企业发展之路。经过改革和专业化重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小孩子不懂经济的增长和大人的烦忧,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漠然无觉中也渐渐有了“蓝天”为什么“不蓝”的疑问。后来从书本、从电视上知道,别的地方的河湾的水可以是清澈的,别的地方的小山可以是苍翠的,别的地方的空气可以是带着芬芳的而不是已经习惯了的呛鼻的味道的,小少年的炽热跳动的心,不知不觉也蒙上了一层煤灰色。
我只是想看看天空本来的样子。
天空一无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一次次的抬头仰望,我却只能渐渐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之中习以为常。
可是,就在我接受现实、再习惯不过的时候,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同会在挖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去不返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再抬头仰望的时候,我发现大同这座城市,似乎张开了朦胧惺忪的睡眼,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
那一日,我仰望天空:天空一无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可是这幅景象,却让人不禁热泪盈眶:这就是“蓝天”吗?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天空。
小时候那个有“蓝天”为什么“不蓝”疑问的孩子,现在有了新的疑问:天怎么蓝了呢?
“蓝”是新的名片,这是我的家乡
暑假的社会实践,让我找到了答案。
我去大同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了大同的历史演变、文化保护、城市科学规划、绿色崛起和城市未来规划的新篇;我去大同古城,看到了08年开始修缮重建后的古城的古朴还原,见证着大同转型发展的城墙予我浓浓的历史代入感;我去恒安新区,一栋栋楼房、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智能电表、新的水管、天然气以及氢能公交给予之前的棚户区、沉陷区全新的改变;我去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大同未来能源馆等大同新能源发展的代表地,去文瀛湖生态森林公园,看到了大同走绿色生态道路的成果,“大同蓝”已经成为了大同的新名片。
时间追溯到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希望山西“不做煤老大,要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于是,“煤都”转型,争当能源革命“尖兵”成了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主题。大同在能源革命重大任务、政策支撑、专家智囊、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破题,为实现转型发展不懈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实体项目落地,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煤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接连建立,重磅打造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煤都”全速向“氢都”挺进……原来不知不觉间,大同正走出实实在在的步伐,积极践行能源革命“尖兵”的神圣使命。
这是我的家乡。
随处可见的宣传新能源的宣传语,自己的全新能源科技园,全球首座熊猫外形光伏发电站,氢能等新兴的可再生清洁能源……2019中国(大同)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古都,共商能源革命大计,共谋绿色发展未来。如果说“洗白”的煤产业与“烫金”的旅游业是大同起飞的两翼,那么正在蓬勃发展的氢能、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则是未来大同起飞的新“引擎”。山西大同这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逐步摆脱煤炭依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昔日的“煤都”正转身今天的“氢都”,大同不仅迎来塞外旅游的好风光,而且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领略无限“风光”。
大同的未来,我无比期待。
这是我的家乡。
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
我越来越喜欢抬头仰望。
天空一无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一碧如洗的色彩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这是我的家乡,我拥有全新未来的家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8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