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烟云涧青铜器制作:在历史的长河中重焕光彩
洛阳烟涧村的仿古青铜器制作技艺十分有名,在2011年就成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今天我们终于有幸采访到了烟云涧青铜制作的第十六代传承人方长站,听他讲述烟涧村当地青铜制作的故事和他对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由于疫情和假期的原因,我们此次的采访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进行,在以后有机会我们也会到达烟涧村亲身感受青铜制作技艺的魅力。
根据方师傅的介绍,他已经是烟云涧青铜制作技艺的第十六代传人了,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他的祖先方荣所制作的青铜器就已经很有名了。在1983年高中毕业后,师从第十五代传人方占科,悉心钻研传统技艺,并融入现代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仿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传统。传统失蜡法制作技艺,仅靠一辈一辈口传手授,不系统、不规范,方长站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请教专家,仔细琢磨,反复试验,做好记录。经过上千次试验,制作的仿古青铜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失音、失重、铜质碳化、红斑绿锈”的效果。方师傅不仅仅是烟云涧青铜器制作的实践者,更是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他现在已经拥有了方长伟、方学峰、方卓灿、方艺峰、方国锋等十几名徒弟,其中的十一名已经获得了河南省工艺雕刻高级工职称。
中国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的起源很早,在商周时期达到顶峰,因此上周时期被学者冠以中国青铜器时代。据《左传》记载,烟云涧一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被王室列为祭祀天神的宝地,同时也是青铜器祭器的烧制地。秦汉以后,中国出现了研究金石之学术,摹仿古铜之流派盛行。作为“世界仿古青铜器第一村”,烟涧村大部分家庭都从事青铜制作以及相关产业。
根据方师傅的讲解,由于是祖传的技艺,烟涧村在青铜制作方面拥有极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浪潮推动着大家都逐渐走上了依靠青铜制作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发展初期,大多数的产品出售都是制作完成后统一带往外地推销,逐步打开市场后,烟涧村的青铜制品就迎来了顾客主动上门收购的时代。方师傅说村子一年的产值甚至可以过亿,在烟涧村,青铜制作的技艺大大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去年,在政府的带领下,烟涧村开始有意识地打造淘宝特色小镇,发展电子商务,试图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特色青铜产业小镇。方师傅认为,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就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跟得上时代,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更加注意创新,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承道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保持生命力,得以长远发展。
文字作者:叶一帆
图片作者:烟云涧青铜制作采访小组制作
实践团队:洛阳师范学院“发掘黄河文明,实现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58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