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7月23日电(通讯员 耿家豪)践行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加强新时代中国青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我们一直都在路上。7月22日,长安大学赴江苏溧阳“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南山竹海开启了第二天的暑期学习活动。在这次探索中我们轻嗅炎炎夏日中的幽幽竹清,感受着一个古国里竹文化的魅力;细品春去秋来中的丝丝茶香,咀嚼着一段时空中茶文化的韵味;纵观时光荏苒中的巍巍石坝,仰观着一方水土中坝文化的魄力。
“一嗅竹香”
首先实践队前往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鸡鸣村,来感受溧阳文化。位于竹海之巅的古村落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整体体现了三省建筑风格,同时也仍存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东西文明乃竹子文明”。中国竹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正如我国现代竹类研究开拓者之一的熊文愈所说:“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实践队在进入竹艺坊游览并观摩馆内纪录片过程中,了解到竹子的起源古人使用竹器的历史,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溧阳乃至中国悠久的竹文化。同时也体验了DIY竹子工艺品的活动,在静心雕刻竹工艺品的同时感受到了竹文化的魅力。不由想到这次疫情期间中国所展现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气节。
通讯员 耿家豪提供
“二品茶韵”
实践小队随即到达天目湖山水园展开实践活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次实践队以溧阳茶文化为中心,参观茶岛建设与规划,了解茶园管理,包括土壤管理、茶园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的有关知识,观看并分析了天目湖土层截面图,了解白茶生长所需的土质条件,在制茶工坊了解到现代制茶工艺,领略了白茶的迷人魅力。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在现代化的大时代之下,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统筹兼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参观茶文化博物馆时实践小队了解到天目湖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有益于白茶生长,于是白茶在天目湖周围大面积发展起来,使得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正是因为天目湖适宜的环境和它作为溧阳市区唯一的饮用水来源的特殊性,它周围的环境保护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当地人并没有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加速经济,而是在发展中更注重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稳步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经济要得到发展,我们的环境更需要得到保护、文化需要得到传承。
通讯员 耿家豪提供
“三观坝魄”
最后团队队员前往距离溧阳市天目湖镇平桥村东南约1.5公里的平桥石坝进行考察调研。平桥石坝于1974年至1979年历时5年建成。石坝雄伟高大,固若金汤,整体皆为石块浆砌,不使用任何钢筋混凝土,但依旧严丝合缝。其整体造型奇特,建筑工艺高超,享有“中国最大的非钢筋混凝土水库大坝”和“亚洲最大的浆砌石拱坝”的赞誉。队员们通过走访了解到,每当暴雨来临之季,“发水”时的平桥河给下游的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为了除害兴利,当地群众几次尝试夯土筑坝,节制、调度平桥河水,但是都没有成功。1974年冬天,溧阳市政府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开山炸石,在平桥河上游的一个山口修筑大坝。历时五年,于1979年夏建成了平桥水库。石坝发挥了防洪抗旱,灌溉农田,水力发电等作用,使每年的平桥河水患灾害大大减少,保护了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平桥河灌流山地、平原,保障当地自来水饮用水源,造福了当地居民。平桥石坝的修建使平桥河由害转利,更让我们长大学子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通讯员 耿家豪提供
在此次赴溧阳“一嗅竹香”、“二品茶韵”、“三观坝魄”的探索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溧阳在传承文化、保护环境和寻求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我们长大学子也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为新乡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讯员 耿家豪提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1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