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发展,7月22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队员通过微信视频通话的方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传承人韩志勇进行了线上采访。
麒麟舞的起源有据可查,《冯氏家谱》和《杞县志》记载,南明灭亡时,文林郎冯玮将“一对麒麟皮”带到大刘寨村,并教授冯氏族众如何“武”麒麟,到如今也有350多年的历史。麒麟舞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发展成为融舞蹈、武术、音乐、杂技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是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和瑰宝。
韩志勇是睢县麒麟舞的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冯明义学习麒麟舞尾的表演及动作技巧,1977年毕业后,韩队长去开封开始学习麒麟舞,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往返,很是辛苦。当问到学习麒麟舞有没有遇到什么最困难的时候,韩队长笑了笑,他说道:“没有最难的,因为每天都很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有着无法形容的痛苦,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大哭一场。”可即便学习过程十分辛苦,韩队长仍然不忘初心,凭借自己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
麒麟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享有盛名。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它不同于舞狮,也异于舞龙,其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当我们在观看“麒麟舞”的表演视频时,我们都产生了一种疑惑:麒麟舞是不是和舞狮、舞龙差不多呢?麒麟舞和舞龙、舞狮具体有什么不同?韩队长说:“舞龙舞狮的道具多是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比较轻。而麒麟舞的道具就很重了,光是一个麒麟头就有25斤重,再加上麒麟皮,一个人演麒麟头的重量就有六、七十斤。每次表演完后都大汗淋漓,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的原因,训练过程太苦,年轻人又缺乏身体锻炼,练几天就受不了。”或许是因为常年练习麒麟舞,身体素质好,使韩队长在花甲之年仍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谈及麒麟舞的传承和发展时,韩队长回忆了年轻时学习麒麟舞,感慨道:“时代不一样了,我年轻的时候每天都想着怎么学好麒麟舞,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着怎么打工挣钱,我是从1977年刚毕业就开始学习的,当时是免费学习的,每天晚上都会训练,现在不一样了,流行打工,我们团队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经常聚不齐,村里又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又怕吃苦受累,没人愿意学习。”确实如此,时代的变化对麒麟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正是麒麟舞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没人愿意学习麒麟舞。韩队长也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比如参加相关培训、麒麟舞交流会,每年春节在各地进行表演等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麒麟舞。
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时代的变化不仅仅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韩队长表示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能得到国家政策的帮助和扶持是他的荣幸,国家每年都会发放补贴资金进行补助,除此之外,新媒体的宣传,也扩大了麒麟舞的影响力。睢县麒麟舞曾登上过央视新春荧屏,许多新闻报道、公众号的推广都帮助了麒麟舞进入大众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继承,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每一个非遗,非遗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而我们同样也有责任为非遗的传承尽一份力。
文字作者:刘珈齐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