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东斟灌村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未来几十年新农业的广阔前景,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振兴果蔬地社会实践团”走进东斟灌村,拜访当地团市委张廉昊和洛城街道斟都果菜合作社总经理尹成友,通过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展开走访调研工作。
18日上午,实践团队与寿光市团市委张廉昊进行交流。在张廉昊对东斟灌村发展历程的讲解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如今东斟灌村的现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寿光掀起绿色革命,大力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现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情况可观,同时在政府扶持下,自行建造小区楼房,体现着当地政府切实为村民利益服务。针对成员提出关于彩椒产业发展情况的疑问,张廉昊逐一给予详细的解答。在互动交谈中,了解到东斟灌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蔬菜种植地,从黄瓜转型彩椒,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快速推广,加快了寿光市蔬菜产业科技发展进程。实践团队得知,东斟灌村规模最大的大棚,长度可达360米,覆盖土地25亩,建设投产需耗费一百多万,从经济效益低下的小棚到年收益五十万的高规格大棚,从人力调控到自动化设备调控,从一般品种的蔬菜到品质好、口感佳的出口型蔬菜,在东斟灌村蔬菜种植的成功中,实践团队领悟到这些变化不仅对当地农民产生影响,更让其他地区的农业种植看到希望。
十点许,实践团队来到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活动伊始,实践团队长王昱婷介绍了实践团队的相关情况,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东斟灌村作为调研第二站的走访目的及主题,受到尹经理的大力支持。随后,尹经理向成员讲述了东斟灌村的发展事迹,从东斟灌村发展彩椒产业的起源,谈到对种植业起重要作用的三个合作社——东斟灌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尹经理给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展现给成员们一幅东斟灌村新农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蓝图。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返乡种植大棚蔬菜的年轻人愈来愈多。正是新晋的青年农民开拓思想,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品质、如何拓展营销等问题上,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了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在东斟灌村的实践走访中,种植大户李万庆向团队成员介绍,随着网络技术的引入,大棚环境中各项数据的采集更加便捷,不仅能通过智能化设备完成蔬菜管理,提高种植效率,而且为学习新的种植、管理技术提供时间。在实践中,李万庆向队员们现场示范了实用技术的使用方式,如大棚内的“地老虎”等设备,让成员更亲近地接触新农业。
随后,团队成员结合销售情况发现,普通蔬菜的价格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而高品质蔬菜受市场的影响减弱,从而帮助村民稳定收入。同时,团队还发现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是东斟灌村返乡年轻人在蔬菜产业发展路上,将继续做的事情。尹经理表示,专业合作社将继续由村委和村民共同管理,积极为农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为产业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相关负责人的详细讲解中,各团队成员耳闻目睹了东斟灌村发展的新成就,深切感受到农村农业的新变化。
18日下午,在尹经理的组织下,实践团队在办公室观看了东斟灌村纪录片《斟灌之春》。该片从村支书李新生对彩椒产业的试种,到总经理尹成友熟练的采摘技能、对作物成熟节奏的精准把控,团队成员领悟到东斟灌村彩椒种植悠久历程与丰富经验;纪录片播放过程中,成员们从李德福的恪守故乡,到其子李万庆引入物联网,在父子二人的代代传承中,使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给东斟灌村村民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从李学义作为第四个返乡者,回归故乡种植彩椒,到李学春的育苗场,保障菜苗以平稳的价格与数量,供给周边五个村落农户。东斟灌村这些发展现状,让团队成员领悟到青年人对新农业发展的贡献,正是一个个拥有故乡情怀的“棚二代”,用年轻人的新想法与新行动,投入到家乡产业的加速中,利用网络销售新渠道,将历史传统与现代智慧相结合,滋润东斟灌村的土地,为果蔬种植产业输送新鲜血液。同时,通过纪录片每一帧的放映,团队成员看到东斟灌村村民的生活状态及农业生产场景,感受到新农业发展下,勤劳淳朴的东斟灌村村民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本次走访调研中,“振兴果蔬地社会实践团”通过与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有关负责人的交谈,在走进乡村、锤炼意志的基础上,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深入了解到新农人对新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总结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得到快速推广的经验,根据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旨在以“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的种植现状及出路”为契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助力探索一条大学生参与农村农业的新路子,为新形势下广大青年进行创业提供样板,促进当地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思维,使更多的青年回归农业农村的意愿增强,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0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