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2020年7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的成员们到浙江温州瑞安东源村的志愿服务站开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志愿服务活动。
不到9点,六团九队的志愿者一行就到达东源村的志愿服务站,“大家好,我们是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六团九队的同学”,刚进门老人们便陆续集聚在周围,“今天我们为大家安排了木活字传统文化宣扬会、分组陪聊这两个活动,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能相处愉快!”
考虑东源村的志愿服务站距离瑞安市区较远,老人们手脚不便,子女又离开东源村外出谋生,平时生活千篇一律,百般无聊,六团九队决定开展木活字传统文化宣扬会、分组陪聊这两项活动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老人们常年生活在东源村,即使不是木活字技艺的继承人,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而作为城市长大的理工学子而言,印刷术等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距离生活都太远了,只听老一辈将这些当作幼儿故事,讲给睡前的孩子听过。“木活字啊,这是源自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承古法,字模用的是木头,依靠一套口诀,口耳相传,是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如今瑞安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2010年,这项古老技术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员们听得入了迷,没想到经过文化浸染后的言语是如此富有活力,唇齿开合之间,一个关于木活字的传奇故事诞生了。这是怎样的执着,才能让老人们坚守传统的木活字技艺,坚持在东源村的古朴寂寞的生活啊。
感慨之余,成员们到房间搀扶老人前来,把牛奶、饼干、象棋、书籍等逐一送到老人手中。看到老人们收到成员带来的物质温暖时柔和又欣慰的眼神,心灵也一定受到了触动,大概思念远方的子女了吧,老人闪烁的眼眸有了点点泪光。大家赶紧上前,安慰老人,听老人诉说他们的故事。有些没有子女的老人就将这木活字当成他们的孩子,对这项传统技艺,语气里透露着心疼和失落,“活字印刷术在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24代,可如今的孩子都坐不住,外面诱惑太大,学的人少,学会了踏实干活的人也少,尽管村里为了保存遗产,把旧屋改成了博物馆,即使在技艺传承上,也绝不墨守“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保守规矩。谁也不希望这手艺断在自己这一辈手里,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一段关乎民族的记忆……”如此深情,如此悲伤,大家也开始暗自神伤,为自己、为更多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逐渐流失而感到惋惜。
回去的路上,六团九队思绪万千,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在社会意识的觉醒中,或许在民间宣传刻字、印刷的习俗,保持传统的信仰,对民间信仰多一份关心、宽容……是否活字印刷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才不会被中断呢?
此次活动既给老人们带去了温暖,也发扬了浙江理工大学学子宣扬传统文化迫切的心理,同时,还发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了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的凝聚力和实践能力,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4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